出發前一晚,跟一些朋友談起自己又有「出發前恐懼症」。這種症狀,我也不是第一次經驗到的。只是,卻每次病發的根源,好像總有點不同。最初,我發現病發來自於一份「還沒有READY」的感覺,即好像甚麼也沒準備就要出發而有點恐懼。至少,出發前一晚,也沒有好好地翻開旅遊書,卻仍然無無聊聊地看其他的書。那刻不禁問自己發生甚麼事?放慢自己一點,再細心觀察這份感受,我又再發現多一點,原來部份的感受,是我為了「旅遊應該要怎樣怎樣準備」而出現的(天呀,去了那麼多次旅遊,我仍然會如此)。例如,我應該要好好地看看Amsterdam的市中心地圖,或者應該要在GOOGLE MAP 嘗試尋找自己所訂下的住宿地方。但為什麼「應該要做」我也沒有用心去做?我發現了,自己這半年用腦真的太久、太持續了,到了自己正式完成「思考價值2014」活動後,整個人也自動要抖下來,一點想用腦的力氣也沒有,怎樣能計劃去旅行?這份沒有力氣,跟「應該做些準備」的交戰,很深入,也並不容易發現。最終,發現了,作了決定,就是「渡假MODE」吧。;即,只做最底限度的準備,就不再想太多。那刻的恐懼感大減了不少,心底也笑了出來,「那有人如此浪費兩個月的旅遊?」
可是,這不是浪費,因為,我又再一次認識了自己。
但最好笑的是,自己還以為會於飛機上、等待轉機的時候,好好地看旅遊書。然而,我還是不想看,不想準備什麼。那刻,除了因為身體很累之外,我再問自己搞甚麼?原來,這個渡假MODE的背後,是我發現決定去旅遊的出發點,其實一開始只是想探望朋友,而不特別想去旅遊。這一點,我沒有好好的全盤接受。怎樣說?因為,在2月買票的時候,其實只是想來這裡跟荷蘭的朋友共聚,一點兒到這裡旅遊的感覺也沒有。如果我想去旅遊,我一定是選擇意大利或者是西班牙的。可是,旅遊時間差不多到了,感覺到「我怎樣也應該找些事情去參觀吧」。這又是一次又一次「應該」與「心底」不同落差的衝突。最終,再次放下旅遊書,在飛機上只看電影或睡覺。
昨晚正式來到Amsterdam,沖過涼後,連續睡了十多個小時,早上起床後,覺得自己正式放鬆了,開始想想「我怎樣開始荷蘭之旅」?想了一段時間,我知道了,就是先找一間超市,買東西回住處,弄一餐好的午餐給自己。然後,在家中看書、看電影、聽音樂、彈UKULELE,靜靜地過這一天。因為,我決定這數天,好好的待自己,好好的獨處,只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走進超市買菜,當我看到不同種類的食物,令我開心到不得了!因為,平常在香港賣很貴的,這裡真的很便宜。還有,我很喜歡的荷蘭番茄!接著,回家開爐煮飯,那種感覺又真的好到不得了。我發現,煮食的空間,是自己相當喜歡的,那份寧靜與舒暢,是一種很內在的豐富感,並且煮食的過程總有些令我感到自在的。
今晚,是荷蘭對阿根廷的世界盃四強之戰,朋友們也叫我到外面看球賽,難得在荷蘭,一定感受當中的氣氛。只是,這數天我清楚了,其實旅行並沒有甚麼「一定要做」、「應該要做」的,因為,旅遊根本不是「責任之旅」。當你深入看自己的內心,在旅遊裡發現自己、體驗自己,其實已經比一定要到某些景點、一定要把握時間做當地的事情,或許更加珍貴。
好了,電視上也出現了荷蘭隊走進草地的情況了,這晚就在家中看球賽吧。希望荷蘭隊可以打入決賽!
P.S. 其實我也心思思想出去看球賽,只是太懶,不想下雨天到處跑,也不想太晚才回家。問了幾個朋友也沒有人陪我出去,那就算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