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日 星期二

Rishikesh.心靈同路人


(左起:Susan,我,Charu,Eboniee)

他們三位是這六星期瑜伽老師訓練課程裡,跟我最要好的朋友,他們是我這趟旅程的心靈同路人。我很難想像沒有跟他們相識,我這六星期會變成怎樣。不過,若你現在問起我們如何相識?實在記不起我們因什麼走在一起,也不記得什麼時候把我們變成一個小群組,然而,肯定的是我們四個對於瑜伽的態度,是比較有一致的追求及要求,還有就是緣份吧。

跟他們傾談的內容,大部份是關於瑜伽與心靈旅程的事情。有時會談及如何才是一位有質素的瑜伽老師;那一堂當中老師所教動作是可以怎樣理解;老師如何能夠閱讀出班房的氛圍並提供即時適當的課堂;禪定的訓練有何感受等。差不多於第四星期尾段,基於一次巧合,跟一位當地的Guru見面的有趣事情後,我們才發現原來大家從來很少過問對方的「來歷」。那天的晚上,我們才好像正式交代自己來印度之前的工作是什麼,年齡是多少,為什麼來印度等。這些本來應該是「最初相談的必答題」,卻沒有在我們四個人身上發生過。或許,就是我們所談、所關心的,並非我的的外在身份,而是內在的那種種不同的事情。

另外,在學校的生活一如之前描述過,很多同學對瑜伽的認識只是把「瑜伽=健康身體訓練 + 壓力舒緩」的概念,使得有很大部份的同學,對於瑜伽的禪定、呼吸法以及其世界觀是一點認識也沒有。最糟糕的是,對於我們認為瑜伽訓練是完全跟心靈有關的同學來說,他們很多時的一舉一動,像是不斷破壞,不斷製造麻煩,不斷產生障礙的人。當然,他們也許是出於無知、無心、無意。可是,每日好像總有同學的一些行為,使得我與朋友們有一點不知如何心應對的時候,有沮喪、不安、忐忑、擔憂、憤怒等各種負面情感。這種種負面的事情,一部份來自於我們判斷別人為「不應該」(不能說得上「對與錯」,因為對瑜伽的態度及學習,始終並非屬於道德的事情吧);另一方面來自於我們對瑜伽的堅持與期望。

我們總是有很多對瑜伽哲學的共通點,也喜歡談人生、心靈等各種不同的接觸。特別是Susan,她總有一份對人的體諒與寬容,也有很多人生的智慧讓我們學習。有時,Eboniee則會懂得於大家笑不出來時,製造一些笑料為我們打打氣。Charu則為我們提供大量對印度瑜伽哲學及文化的觀點及其理解,並且她對瑜伽的熱愛的單純,也是很值得我們欣賞的。從他們的身上,我實在得到很多美麗的回憶及智慧,他們教我的也是為我生命裡的重要養份。

還有,我們越來越相熟,也就越來越有默契似的。例如在課堂內,當你認真對待自己的瑜伽練習時,心靈的經驗就並不是跟「做運動」一般,而是集中自己的身體、思想及淘空、靜觀當中的一切。這種種的感受,有時一個人並不是容易當下接納。所以課堂後,大家很容易感受到誰人需要空間獨處,或者需要人陪伴傾談。那份「懂事」的狀態,是一種很重要的支持。

最後差不多要分別時,大家也說話不說「再見」。雖然,我的下半生也不知何時再能相見。然而,他們跟我的回憶與當中的力量,我清楚知道是一輩子的,他們也是我瑜伽修行路上,不可多得的重要人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