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Seoul.除夕.醉酒

今天是大除夕,我下午跟Polly分開活動,皆因我相約了Yun Jung再見面一次,好好地享受在首爾的相聚機會,喝杯咖啡,吃一個蛋糕。所以,差不多下午6時才返回旅館,再決定我們的除夕夜如何過。原本也沒有特別的地方想去,也沒有特別想兩個人自己過,碰巧旅館的客人跟Lara、Jun、Min及Nate也說不如一起吃烤肉,一起瘋歡一晚。我們當然跟他們一起,一大班人慶祝除夕夜吧。

這張相應該是由Nate負責拍照的,從左起是來自德州的Nick,然後是旅館主人Min,Jun, Lara,德州Travis,Polly和我。這是我們最初的樣子!
跟他們一起吃烤肉是很「危險」的,因為傳統的南韓人吃烤肉,一定要喝他們當地絕對不好喝的Sujo清酒。他們習慣每吃一口肉之前,也就要乾一次手中的清酒!天呀,那些Soju的味道跟醫院的消毒藥水完全沒有分別,但只求開心不求味道。所以,很快地就一口一口喝下肚子裡。

你看,我跟Jun及Lara的合照,已經開始有少少醉意。

最有趣的是,我跟Polly說不要喝太多酒,她醉了,我就一定沒有人照顧!哈哈,一眾男生說很差勁!那有男人叫女生不喝醉來照顧自己?我也不跟他們說什麼「刻板印象」,他們壓根兒不清楚我照顧Polly的唯一方法就是一定不能給她喝醉!女生喝醉除了容易受到不必要的搔癢外,我也很清楚知道回到香港,一眾大學同學若知道我給她喝醉,一定不會放過我!何況,Polly自己也不願意及不太喜歡喝酒,而且這種難喝的酒。所以,我就不管了,就自己繼續開心開心地喝一口,吃一口肉。
可惜,我的酒量真的太淺了(相比他們經常「練習」的南韓人及老外)!你看下圖就知道,我於飯局,仍然未到十二點之前,已經喝到醉了。

雖然是喝醉,但我仍然堅持跟他們出去酒吧Clubbing,心中要一起倒數除夕,迎接新一年開始。最慘的就是Polly,她要跟我一起去,連一次平安的倒數除夕也做不到了。不過,我常跟她說:「哈哈,你終於有機會看見你好朋友我醉啦!真係有賺的!」

接著我醉醺醺地跟他們走在街上,一起互相扶持地亂碰亂撞地行,直至落到一間酒吧,我剛給予入場費,就直衝廁所嘔吐!哈哈,我真的好瘋狂呢。然後,我嘔了一段時間,出來時跟Polly說我已經不可以再喝吧,一起走回旅館,真的想休息呢。
最後,我們兩個連那杯免費的飲品也沒喝過,就一起走回旅館。雖然我好像大醉,但我仍然有意志,也對走回旅館的路很清楚,可以帶Polly順利返回家中!哈哈,誰說我真的醉?

最後,當晚我仍然能洗澡和跟Polly有很多正常的對話,因為我知道自己還未完全喝到「爛醉」,只是差不多到極限就決定不讓身體受苦。

第二朝,一眾旅館的人也很關心我們的「突然消失」!哈哈,我自己當時也忘記跟他們說自己走回旅館。而且,Polly實在夠朋友,在我已經上了床準備呼呼入睡時,原來她從不認識怎樣應付一個醉酒漢而上網查看資料,好讓幫助我「解酒」。

這一個除夕過得相當開心,瘋狂了一晚,但完全是心甘情願,也樂於這次偶一為之的瘋狂。

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Seoul.咖啡.寒氣.平靜


香港的冬季沒有南韓如此的寒冷,然而由於香港比較潮濕的關係,那份寒冬並不特別討我歡喜,並且要找一間有特式的咖啡室,有很多街景能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南韓的過冬季雖然也並不好受,但那裡的寒氣我卻出奇地喜愛。而且,有數天可以看到天上飄下片片薄薄的白雪,那景象是在香港更不能遇上的。

有時在街上,慢慢地呼吸,將寒氣慢慢吸進體內,變成暖氣,並慢慢地呼出體外,專注於呼吸,使人心裡寧靜得很。而且,走到太累,到一間咖啡室,叫上一杯熱咖啡,再次專注於自己的呼吸,令人身心舒暢,心境也特別有些平安。有時坐在有些能呼吸到室外的冷空氣的咖啡室,只要細心享受這個獨特的空間,會發現那些寒,並不叫人害怕,專注於呼吸時,倒令自己可以沉默起來,沉入一種無思想狀態,沉入一種一己跟自然界如像混和一起的感覺。再等待一段時間,沉靜了,使自己深深地沉沒於這份寧靜之中。

原來,當咖啡的香氣和恬靜的寒冬混和起來時,空間懸浮了,時間靜止了,思想沉澱了,使人直觀一己的心靈,並發放出獨特的幸福感。

Seoul.Polly.共鳴代表什麼?


(一起在地道的韓國餐館食烤肉)

哈哈,在南韓的最後一星期,有香港的好朋友Polly來到首爾跟我一齊玩,終於跟香港人見面了!
我作為比她「地道」一些日子,也就成為他的「美食導遊」。沒辦法,我只是比她早去了一些時間,也知道食什麼最有趣,帶她到一些去過的餐廳一齊食飯。當然,我們也有冒險精神,憑著我在那裡所學的一些韓語,已經可以到處找食、到處玩的問題也不太大。


她對這次旅遊沒有什麼期望,而且什麼也願意嘗試。所以,大部份也是我想去那、想食什麼,她也沒有所謂。最高興的是韓國的食物,大部份也很合她的口味。例如,我們經常到一些韓國傳統餐館吃飯,可以一起食上兩三盤主菜,而且可以享受那裡的不同小菜物,真的很享受呢。最記得有一次在街上,其實也吃了很多,也在街上感受到很寒冷,但看到一個小舖買烤夫Waffle,一起也買了一個來吃!天呀,那些不同顏色的忌廉太吸引吧!味道一流!


除了吃吃吃,我們當然也有找些地方遊覽吧。我們曾經到過一個在合井附近的天主教殉道的紀念館,而且誤打誤撞地有人招待我們參觀!哈哈,還用了一個班課的地方,給我們播放這個紀念館的歷史及當日本入侵佔領南韓時,天主教教士為宗教而殉職的悲劇。看完那些資料片,再走進那裡的墓園,那份鬧市中的平靜及嚴肅,實在很深刻。或許是黃昏顏色、或許是寒冷的空氣、或許是墓園帶來的哀愁,加在一起是很獨特的經驗。


我們還遊覽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例如梨花園、漢江、三清洞、明洞、首爾中心等。不過,其實我們也沒有特別定下什麼一定要做,什麼一定不去,也只是拿著相機,走到那裡,就往那裡看看,或者找間咖啡室坐下來看書、發夢。不過,說起我們到不同的咖啡室流連,有一間給予我們的故事也是相當獨特。那就是在弘大區,遇上其中一間叫Groovy Cafe。


這所cafe由一對夫妻所經營,以旅遊的主題開辦的,咖啡室充滿了夫妻這些年來去過旅行所見所聞及他們的紀念品。從前老公經因為要公幹而需要到處飛,而老婆就當了數年的機艙服務員,也到過了很多不同的地方旅遊。然而,他們為什麼要開cafe?

老婆於大約兩年前跟老公一起於慶南的地區附近遇上車禍,老公幸運地傷得不多,然而老婆也就傷得極度嚴重。坦白說,跟那位老婆在咖啡室見面,完全看不出她曾經傷得很嚴重。她說她的面容差不多要完全整理過,而且身體也有很多地方仍然有些麻目。除了身體的傷害,心理傷害也就是很嚴重吧。抑鬱的時期很長,不願見人,不願回答,不願生活。難得的是當時他們兩個也仍然未結婚,但這件事上面,老公沒有離開她,更與她結了婚。坦白說,一個人抑鬱,對身邊的人一定有很大的壓力,就算平常多好的親人,也有可能承受不了,逃婚、分手絕對不見奇怪(甚至有不能怪責吧)。過了大約一年半的時間,有一天老公跟她說,不如做些她喜歡的事情,她就決定開一間咖啡室,除了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也不是隨時關店,到處旅遊、散心。

在我身旁的Polly,對這個故事,絕對是最有資格幻想及理解到她的苦況,皆因好朋友Polly也曾經在非洲遇上車禍。那份對生活感到如何不滯,那段黑暗的路,那時的各種情緒波動,以及所謂「康復」的種種心理上的經歷,我到現在也不能想像,她們是怎樣渡過?而且,她們兩個所產生的共鳴感,當中既不完全一樣,也不知道當中有什麼地方是重疊,而且對她們而言,這份共鳴是否會帶來一些驚恐?我在想,這些經歷真的一次都感到多,而且再次回想起來也並不是那麼好受,什麼可能使得那個像是癒合了的傷口,重新再細開了一道裂痕,甚或驚怕它再裂開來。究竟,這份共鳴帶來了什麼?有時可以令自己感到世界上仍然有人可以理解自己,明白自己而產生一份窩心的暖流;有時可以令自己不想想起的事情,再次回想一次,再次令自己驚恐一次,隱隱作痛一次。不過,共鳴也可以有另一些使朋友更了解對方的作用。何解?

這次旅程,由於她願意跟蹤我這位自己mood行事的人,她也自然地跟我和一些在當地識的朋友,一齊吃喝玩樂!Polly跟我一起住在同一間Guesthouse,當然就跟Lara相識吧!你看下圖,兩位女子,也是傻傻地的。

除了Lara,當然也有Michael!我怎能不介紹她認識我這兩位的好朋友呢?我們也一起喝馬格利酒,一起瘋狂吃吃吃!


她這數天跟我一起玩,我肯定知道她會更明白,我為何如此鍾情於這種背包客的旅遊模式,也明白為何我每次的旅遊經歷也有如此多fun!再者,我深信我介紹她認識各朋友們,她們也是和她一樣,是一位好人,是一位很願意交流的人。而且,這應該會讓她經歷一些獨特的旅遊經驗。下一次,當我再和她出來喝咖啡,談一些旅遊經歷時,她必它能理解我更多,容易跟我產生共鳴,這不就是共鳴所帶來的好感嗎?

共鳴,實在是一種令人又愛又恨又不懂如何處置的感受。
然而,我很清楚知道,共鳴是一份見證,一份你對生命有所經歷的見證。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Seoul.Golgulsa的厚愛


這一天正午時,我和Polly在Guesthouse閒著的時候,Lara拿著一個包裹進來,跟我說是給我的。那一刻真的呆了!我清楚知道住在Golgulga的朋友Hee Jae想寄一張postcard 給我而向我拿取了地址,然而我並不知道是一個包裹!所以,我實在很驚訝!
天呀,旅行也可以收到當地人的包裹!是真的嗎?


打開包裹,發現Hee Jae寄了一盒寺院的泡菜以及一張慶州的postcard。
他跟我說不好意思,在我走的最後一天,未能跟我好好的相擁並親手送上名信片給我。由於,在離開寺院之前兩三天,我已經送了自製的名信片給他,也寫了很多東西給他。所以,他也準備了名信片於最後一天送別時給我,但由於他當天實在太忙,未能分身返回宿舍跟我碰面,於是唯有從電郵向我查詢於首爾的地址,再寄給我。可是,我真的想像不到,他竟然連寺院的泡菜也一并送上!他說他從廚房部門的婦女們口中知道,我最終也沒有拿取任何的泡菜離開,而她們也很想我分享這份一成果,於是就順道跟她們拿取了一盒寄到旅館給我。


天呀,我怎能擁有如此的厚愛?
天呀,我怎能擁有如此的福氣?
我真在是一位很幸運的人,這份厚愛,實在非常難得,真的是自己的福氣。

這份包裹,教我惜福,同時也讓我南韓旅程寫上精彩的一幕!

衷心的感動。


p.s. 最終,我跟polly一起把那些泡菜煮了一頓豐富的午餐!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Seoul.放下對美國人的偏見?

Michael,一個來自美國加洲,年僅23歲隻身來到南韓,於首爾充當結他老師(同時兼提供英文口語訓練)。我和他相識於Golgulsa,就在他選擇到慶州那裡渡過的三天兩夜的寺院生活。他,絕對是這數十年旅遊經歷裡,唯一一個可以跟他「溝通」以及成為朋友的美國人。


無錯,我對美國人是有一份成見。但這份成見也來自於我這數十年的旅遊中,跟他們相處所得來的,而且還不斷有所修正及有不同的理解,然而遇上一百個美國人,差不多真的只有一個是讓我感覺比較好受,這絕對是來自交化差異及自己仍然不能完全理解他們所導致。美國人,從前在我眼中,總是太自大,太自我中心。可是,近幾年越來越發現,他們的自大,其實跟自信只是一線之隔,也開始明白這並不是「自大」,而是他們的學校生活,他們的群體相處,他們的家庭文化,也需要他們自己獨立,很早就要為自己不斷選擇面對各種困難。同時,他們必需要有自信,對很多事情也要有信心,這是他們的文化,他們的精神。所以,到了近來我反而再沒有太大感覺到美國人的過份「自大」,多了一份理解。然而,他們的這份自信,使我也開放更多嘗試「給予機會跟他們談天說地」。然而,大部份的結局,也是跟我喜歡的溝通方式仍有很大的出入。我要強調是「我喜歡的」方式,因為我相信跟他們不太能相處起來,也全然是出於自己的那把尺去衡量的。

每次跟美國人談話(只限於我在人生裡遇過的,而且相遇的也只是旅遊人事,仍然沒有接觸一些大商家、工作上的美國人。這是比較狹窄的觀點,請看此網誌的人也要留意),內容乏味得很。他們大部份問的也是資料事情,或者是社會的事情。我並非覺得談社會事情乏味,然而他們問的,很多時候是基於他們已經懂得的事情。即好容易發現他們問,其實想「表達自己懂得很多」的態度。當然,細心發現香港人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現象(我自己都是?)。而且,他們很快就嘗試評論、批判。我有時認為這太乏味吧,太多的所謂「理性批判」,跟自己感受無關,又沒有表達個人感受,那談了好像等於沒有談。而且,我發現他們很少會跟你的感受追問下去,或者會嘗試了解多些對方的感受是怎樣建立的。他們也會表達其立場、喜歡與不喜歡,但你只會感到的是有一點「表面」,即以一些冷冰冰的理由跟你談起來。可是,他們是真心的這樣跟人談,並不是「假」,他們也是真心的說!只是,我個人不太喜歡,也不太鍾意於這種方式的對話內容。最令人難受的,是他們好像一定要說服對方,跟你說他/她所想、他/她所思、是最有理由的,最有說服力的。

除了談話乏味,有時他們的舉動也令我經常反省「尊重」這個詞語。「尊重」這個概念,對於他們來說,跟「自己喜歡就自己喜歡,你不要跟我說三道四」是沒有分別。坦白說,這個想法在香港的學生,甚至一些成人的思想世界裡面也可能是差不多,然而文化不同的是,我到外地旅遊,盡量尊重當地的文化,當地的人怎樣相處而在當中學習。不過,他們的旅遊方式,似乎是認為自己只要盡量了解後,期望當地的人明白他們也不一定跟隨,希望別人也要了解他們,容許他們的選擇。這個是真尊重嗎?還是把別地的文化帶到當地,讓當地的人來一次、甚至數次的「文化衝擊」?我覺得他們的衝擊永遠是比較直接使人困擾。有些時候我覺得歐洲人,他們會自己找到一些方法,既能滿足自己的文化,也不並會帶給別人太大的衝擊及傷害。在香港社會裡面也是如此,就像我們講的是中庸之道,就算文化落差很大,自己唯有「找個中間點」盡量配合吧。

以上大約就是我這數年來,在旅途上遇到的美國人的印象及成見。然而,在Golgulsa認識的Michael,就令我大開眼界,也終於使我感覺到我找到一些跟我合得來的美國人!


(那兩位男士是幫我們兩個照合照的朋友,他們嚷著要跟我們兩位「老外」一起影相!)
Michael在Golgulsa的時候,他不知為什麼能夠被安排到我們長期住宿的宿舍入住,這是相當少有的,也是我住了一個月當中,他也是唯一一個短期住宿者跟我們共住同個地方。這也做就了我們有很多機會的交流及見面。他為人跟謙虛,每次跟他談話他都帶一點傻氣,同時又比較喜歡聽別人說話多一點,也喜歡了解事情多一點的人。有些時候,他也很勇氣表達自己的感受,過往的回 憶,甚至來到南韓的各種不安與忐忑。所以,與他對話是很有「人性」的。而且,他也並不會將一般美國人,喜歡表現自己所懂得的事情,反倒是我們一起生活,沒 有什麼覺得自己特別厲害,也很少談什麼「道理」。或許就是這樣,也就很自然地談得投契。所以,跟他在寺院道別後,我應承了他回到首爾後,一定要跟他再找些 時間出來吃飯、喝酒!


(我、Dorota 及 Michael,跟寺院老師一起到沙灘練功夫的無聊照片)

我和他在首爾前前後後也見面了四次!哈哈,因為我們每次見面也好像講不完、談不完、笑不完的。而且,他在首爾其實是很清閒。他從加洲來南韓其實是一次無心插柳而成事。在加洲畢業後,他有個同學跟他說在網上看到有南韓的人找外藉結他老師,於是他經過一輪的網絡會面,最終就被請到南韓生活。然而,由於他的結他學校也是剛成立,他只有足夠生活的底薪,也並沒有很多學生需要教導。在12月那段期間,他仍然只有兩個學生,每星期只需要上班兩天,於是他的時間多的是!所以,每次約他出來見面,他也能應約!當然,由於他收入不多,而且他其實只是拿旅遊簽證工作,於是他也有很多不安與擔憂。然而,他的擔憂只是每天有沒有足夠的錢在南韓吃喝玩樂,多於將來應該怎樣生活。


所以,很多時候不知怎的,每次吃飯後說跟他喝酒,縱然我也是沒有收入的人士,但也不捨得要他給錢,每次都主動說我請他喝酒。不過,我與他實在很喜歡喝當地的馬格利酒(Mak Geol Li, 막걸리)!真的是超喜歡,我每次想喝時也想到他,也覺得能找到一個志趣相投的喝酒人士不容易呢。再者,我也知道自己在首爾的日子只有兩星期,過了這段時間也不知何時才可以跟他見面,始終也的結他工作不穩定,他也決定4月底回加洲,若然他在加洲有另一方面發展,不再回到南韓那裡,我要跟他見面也就是去加洲,或者其實地方吧了。所以,我又很珍惜跟他相處的時間,也一起吃喝玩樂得相當高興。

他,為我在南韓的旅程之中塗上了很多愉快的色彩。
緣份,壓根兒就是與國藉無關,人與人就是自自然然這樣地走在一起。
我也要提醒自己放下對人那個身份與國籍的幻象。

Michael, cheers! 馬格利萬歲!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Seoul.不寂寞的聖誕節裡思考寂寞

今天是聖誕節,究竟我怎樣渡過呢?原來,所謂的「大時大節」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只是覺得聖誕節,就跟耶穌談情,祈禱,看看聖經,那就是過聖誕節。雖然,人在外地過聖誕節,已經有心理準備一個人過,但機緣之下,於下午的時間,我正在於旅館計劃到那裡喝杯咖啡或找些景點逛逛時,Guest House Manager的Lara竟然邀請我跟她的男朋友一起渡過聖誕節。我當然並不好意思,成為他們的聖誕節電燈泡!可是,Lara說她與男朋友阿Jun都完全無問題,而且也很想和我一起吃飯、喝酒,覺得跟我相處很好,很有緣份。於是,我也沒有再推三推四,答應這一晚跟他們一起渡過吧。

他們先帶我到附近的一間Cuba Bar飲杯酒先,一起「熱身」,飲返一兩杯先!他們介紹我飲了一杯cream beer,超爽呀!我很少喝啤酒,但是這一杯真的好喝得不得了!他們說要請我喝酒,說是她們邀請我來的,不可以要我給酒。我就說喝玩後,晚餐算我吧!他們也欣然答應。


在埋單之前,我也從背包拿出自己自製的香港postcard,作為他們的聖誕咭。她們收到後相當高興,也從不期望收到什麼聖誕禮物。我說:「Lara,你昨天跟我說,女生聖誕節怎麼可能沒有禮物?」哈哈,大家也一起笑起來。Jun 說他是男生,收到聖誕咭也真的想不到。天呀,我怎能只送給Lara不給他呢?看到他們很喜歡的樣子,我心中也很高興。這數天,他們兩個對我很好,而且大家也喜歡當個背包客,談起旅行,談起一些想法,也是有一種共鳴的。當然,這也是緣份吧,難得我們也認為可以跟對方談過不停,而且並非是每一個背包客也可以跟自己談得上,始終有些是沒有緣份的,萍水相逢。

離開酒吧後,他們帶我到附近另一所本地餐廳吃飯,還叫了一鍋「泡菜湯鍋」。天呀,真的好吃到不得了。除了湯味很濃之外,辣味也很重!天呀,我超喜歡吃辣的嘛,真的是聖誕禮物。哈哈,我笑著跟他們說:「這餐真的請得很值得!很爽!超美味的地道美食。」

吃過晚飯,Lara邀請我到她的家,繼續喝酒談心!哈哈,她說我是第一個非南韓人被邀請到她的家作客的人!我果然是超級走運的人,總在旅程上面找到一些很好的人,讓我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旅遊經歷吧。那晚,我們就到附近的便利店,買了不同的酒,也買了一些小食,準備來一晚更瘋狂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之聚。

Lara的家雖小,但卻很有特色,也很有味道,到處可見她自己的旅遊戰利品。另外,她家中的一隻貓也是相當好可愛的!其實,一個人住也真的不需要太大的空間,自己感到足夠已經夠,太多的空間,也只是越容易添置更多不同的東西吧。那真的有需要嗎?


這晚我們傾了很多話題,也談起相約我一起吃晚飯的事情。
Lara跟Guest House的Owner,阿Min越來越不合拍。近來Min經常為了打羽毛球而早上不能負責Guesthouse的事情,使得Lara好像沒有任何假期,每朝早也需要努力回到Guest House打掃、執屋,而且由於Min越來越感到寂寞(他已經是中年男士),好像也更需要多些時間到外面約會,找些機會結識女子,於是就連晚上的工作量也增加。這一天,Min也毫不體諒Lara,希望她能於聖誕節留在宿舍幫忙工作,但同時表示不希望她跟Guesthouse的客人太熟。她就感到很氣憤!第一,聖誕節不能跟情人渡過一個晚上,總是說不通吧;第二,她來當這裡的Manager,完全出於她喜歡跟背包客相識,也希望跟背包客交流,一起分享不同的生活經歷,怎能不希望她與客人相熟?第三,她來這裡打工,是欣賞Min也是一位背包達人,喜歡拿著背包到處遊歷的人,才答應於這裡上理,現在好像改變了,再沒有背包客的氣味了。所以,那天下午她與Min鬧過一場,Lara也表明當晚應承了與我一起吃飯,不能爽約。最後,當然Min唯有一個人留在Guest House自己等待客人的來臨。Lara最不高興的,是感覺到Min越來越不像一位喜歡流浪、喜歡遊歷的人,覺得太越來越重視的是金錢,自己的愛情。我嘗試理解及估計Min的改變是怎樣來。

一位南韓的中年男人,流浪旅遊了一段長時間,現在決定安穩下來,停下來,完成一些從小到大,南韓社會甚至他的家人所給予他的「美好人生」公式吧。即他可能仍然有種認為「男人,當然要有些錢,有些地位,也一定要結婚吧。」現在Min有的是Guest House的生意,有錢也有一些「地位」吧。但同時也因著照顧生意而不能再隨便到處旅遊,因此而感到一個人的孤獨吧。唯有開始想結婚,想談戀愛。其實,人追求自己的愛情,本也不能說得上什麼對與錯,然而只是他到了這個年齡,才再起步,或多或少會使得人更瘋狂,更容易迷失於自己想追回的青春的幻像裡吧。當然,以上只是萬種可能的一些猜測。可是,我開始漸漸察覺到,社會和家庭背景裡所教化及學習得來的價值觀是相當根深柢固。只要人少一點覺察力,少一點警覺性,也容易受著那些價值觀所左右。當然,若然是好的價值觀,受著左右也無所謂;然而一些沒有用心思量,沒有批判思考過的,有時可能很有危險性。所以,若然Min是重回到最初,期望自己要跟隨主流價值觀的美好人生方程式,其實也無可厚非,也是相當人性,試問當一個人寂寞時,他能否真的體會一份生命是注定一個人過的本質而笑著過去?

在耶穌出世的這一天裡,除了讓我記得耶穌怎樣光榮地出世之外,這段故事也讓我記起耶穌最終於33歲也是一個人孤獨地走上十架,面向死亡,他怎樣面對寂寞呢?我並不清楚,也不知道。可是,我能夠擁有不寂寞的聖誕節,能夠過一晚不寂寞的聖誕節,真的是相當幸福吧。而且,今晚我跟Lara及Jun一起分享旅遊也好、人生也好,我清楚知道最終也要跟他們分別,孤獨地再走上自己的旅途。

人,怎樣面對寂寞?寂寞,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Seoul.平安的平安夜

這一天應該怎樣過好呢?其實,為什麼要特別想怎樣過呢?
結果,我並不是一個人過,而是跟在慶州車程裡認識的Yun Jung一起渡過的。
記得之幾天跟她聯絡,相約在首爾共聚的日子,她選了這一天後,我用了一段時間,作出一些自我反省。何解?收到回覆的砲郵時,心中認為她選擇平安夜與我渡過,可能是對我有些「意思」,也令我想到將會有一段浪漫的異地愛情故事將會發生,令人有些飄飄然,令人胡思亂想起來。平安夜,一位女子竟然主動願意相約一位男子渡過一整天,不想大家之間有些情愫,還有那些東西?浪漫,就讓我雙眼合起來了一會兒,自我甜蜜了一會兒。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冷靜下來後,發現這絕對是「於香港活了這麼久所帶來的自我投射與幻想」!


其實,在香港活了這麼久,為何對「平安夜」有浪漫感覺?那也難怪,太多的廣告宣傳、電影、電視等,特別要製造一個假象,讓男和女之間有浪漫感覺,也才能要消費吧!Yun Jung是在南韓土生土長,這個城市給她的所謂「平安夜」可能完全跟香港的「平安夜」完全不同吧(而且,在香港也不是所有人也有這樣想,可能只是我吧)。這份對自己成長所產生的價值觀念跟浪漫感覺,徹底的看穿後,什麼浪漫也沒有了吧。再者,南韓女生跟男生怎樣相處、怎樣才算是有所「意思」的表現,其實也不能從「外人」解讀吧。所以,那一個晚上的感覺已經不是浪漫與否,而是自己跟自己上了一堂課文化差異課。

好啦,要說回那天怎樣過吧。


前一個晚上真的很好,下了一夜雪,讓平安夜的這一天,有的「浪漫」起來!(哈哈,對於環境使我浪漫起來的感覺,我就由它去,不作任何反省)
她說計劃了一整天帶我去一些平常遊客應該不太常去的地方旅遊。首先我們約了大約下午的時間,一起去大學區會合,然後一起上山,到附近的一座山走來走處,看一看整個首爾的景色。那個地方真的很棒,遊人不太多,到山上走的人大部份好像是本地人,沒有遊客的小賣店,也沒像我一樣拿著相機的人。當然,不排除是當天的天氣很冷,遊客也不太願意在戶外走動吧。


在一遍白色的山頭走過後,我們就選擇到一所cafe 食東西,也好讓我們一起在室內休息,使身體再暖起來。那間的cafe的食物,真的一吃難忘!因為,他們所做的Panini相當特別,你看上圖就知道他們的食物很有趣。可是,這份Panini的特別之處,是他完全把破了我對Panini的期望,它是甜的!!天呀,吃下去的那一刻真的萬分不習慣呢,從未吃過Panini是甜的,像香港的西多士一樣甜,真的超級「瘋狂」。坦白說,它並不太合我的口味,但一定不是不好味,只是「不合我的口味」而已。所以,這所cafe的「難忘」之處就全在這一份甜的Panini身上。

在cafe閒聊,她突然間拿出一份禮物給我,是她所學畫的老師所出的名信片。哈哈,她送禮物給我,我真的很驚喜。不過,哈哈哈哈哈哈.............我也有所準備!!!在出發之前,Guest house Manager,也是另外一個跟我相當要好的南韓女生,Lara說,平安夜,女孩子怎樣也需要收一些禮物吧!所以,我就於出發之前,在街上一些精品店買了一份禮物給她。她也相當驚訝收到我的禮物,而且我的禮物是充滿聖誕氣氛的!真的大家也相當高興,好像在聖誕節之中,互相交換禮物似的。


離開cafe之後,我們就在大學區一所以舊的工廠翻新的並相當出名的Jazz Story。她說她記得我很喜歡聽Jazz,也知道我一定喜歡一些比較寧靜的Jazz Bar,所以就選擇這個地方。她的介紹果然很好,整個晚上的氣氛及歌曲也很合我心意。有一段時間很搞笑,就是有一間教會,突然走進酒吧所要報佳音。他們一行六人,並聲說他們唱歌不好聽,純粹想送一些歌聲給大家。我心裡想,「大部份的教會出來報佳音的人,也唱得不錯,應該只是謙虛吧。」然後,當他們高歌一曲簡單的聖誕歌後,我知道他們真的「沒~有~說~謊~」!他們真的唱得有點難聽吧,哈哈。不過,我覺得這樣也不錯,有一點單純而來的氣氛在愉快的Jazz Bar中飄揚起來,也不失讓這一晚有著非一般的回憶在其中。

這一天,這一夜,跟著Yun Jung慢慢的到處走,慢慢的訴說各自的人生與故事,慢慢的起立另一份獨特的友誼。這種種的「慢慢」,使得平安夜份外平安。

Yun Jung, Cheers!!!!

2011年12月22日 星期四

Seoul.跟弘大區談情

從寺院出來後,就搬回到來南韓最初所住的Guest House,並訂了整整一星期住share room,決定在首爾慢慢地生活,不太想到處走,也不想趕往其他南韓的景點。我所住的Guest House就正正坐落於弘大區的中心地帶,旺中大帶靜,實在很得我歡心!



這裡有著很多不同主題的咖啡室,讓我每天可以什麼也不用走太多的地方,只要帶著一本書,一部相機,一部掌上型電腦,也就可以消磨上一整天。除了咖啡室吸引,這個地區還到處有著一種獨特的氣息。由於弘大區有很多設計師、文人、畫家的學院以及他們的聚腳點,這個地區也自然變得很有藝術氣息的地方,到處可以見到一些新的設計、型人、潮服。除此之外,這個區也是大學生很喜歡來的地方,那裡有很多不同形式的酒吧及俱樂部,有Jazz、Funky、Disco等不同的酒吧,對很多喜歡夜生活的人來說,這裡也是一個不夜天,到處也能找到樂趣。



而且,在這裡慢慢走,每一間舖,每一張海報,每一幅牆,也能隨時給你驚喜。有時在那裡走來走去,自己也好像多了一些視點似的,好像開啟了多些想法。還有,在那裡除了新的、獨特的東西之外,在它們之間仍有很多舊的舖頭,舊的老人家所經營的食店、小舖。那份新與舊的縱橫交錯,使得你感到一份既遠且近,既開放卻又留有傳統的感覺,這是代表著這個地區的包容性相當高,能容納各種不同的東西一起生存,在首爾的其他地方並不容易找得到。


在弘大區真的可以流連數天,不用坐地鐵到別的區域也不成問題,只要用心感受,帶著一份閒情,望望人,望望街,呼吸那裡的寒冷的空氣,也是一種在香港找不到的樂趣。
最於,從寺院出來後的數天,我也是懶懶閒地,於這裡過了另一次寧靜的生活,讓強壯的身體,休息下來,釋放身體於寺院的一整個月練功夫所帶來的身體上的酸。不過,這份酸,是很值得回味的酸。與此同時,也讓我沉甸一下在寺院生活所帶來的,不能言語形容的那些東西。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Golgulsa.離.開


從感覺到時間很慢,以至開始忘記時間,到發現所餘無幾的日子,一個月的寺院生活就這樣地過去,也就是時候回到城市的生活裡去。

離—離別城市的生活
選擇到寺院生活,決定用一個月時間離開城市,離開旅遊的模式,於寺院過一些獨特生活,以不同的處境,站於遠處,觀察自己,了解生命。離開的,並只不是身體,還有身體裡的另一個我。結果怎樣?

於這段時間裡,心中的一個我,像是離開了往日的我,當中發現很多的我,甚至創造出一些新的我,從沒見過的我。然而,每一個我,卻是互依共存,也是屬於我的。種種的我,時有矛盾,時有逃避,時有失蹤,時有不同份量的結合,時有互換位置觀望,時有變回舊日的我。原來,能看出此種種的我,有一點柔情,一點沉重,一點神秘。這種對自己的我的見識,痛苦嗎?沒有想像中的那樣苦,也沒有那樣多的淚。或許,我清楚知道,這些年月的我已經明白對自己真誠,找到空間去尋覓過去、面對過去、承認過去的一切一切時,最苦的可能已經過了去,也知道認識自己那份痛苦的階段是過了。

開—開拓出新的我
你也許會想:「一個月寺院生活,你一定有所悟,一定開竅了!」我並不知道什麼叫「開竅」,也不認為自己開了什麼竅。而且,開竅是什麼意義?若然一個月就能使人開竅,為什麼仍有和尚們在寺院裡繼續尋問人生的大義是什麼?為什麼仍有不同的在世人,仍然對生命、人生的意義,有著莫大的疑問與掛慮?一個人看化世情又代表開竅嗎?我有時想沒有情感的生命觀,是看化得連慈悲的心懷也沒有的話,這是什麼樣的開竅?而且,我很記得May老師曾跟我說過,人有時可以開竅,也隨時間關了門,時開時關,那有開完了就一世?唯有一樣東西很清楚知道的,這個月的寺院生活,讓我創造多一個「我」。這個「我」並非與我平常完全不同,卻是讓我感受到,原來我也可以這樣地生活,我也多了一種的可能性,我在生命路上也有另一種選擇。我最後人生經歷什麼事情也好,好像Golgulsa永遠也能成為一個我可以暫住,可以長住,可以活下去的另一個生活方式。



離開Golgulsa,
我並不知道會否再回來;

離開Golgulsa,
我並不需要帶著什麼回家;

離開Golgulsa,
我只知道將會懷念這裡的經歷、這裡的人、這裡的大自然、這裡的一切一切...

正如Theo老師說:「或許一天,你記起這裡,你會回來,那就回來吧。」

感謝

2011年12月17日 星期六

Golgulsa.智慧的智慧


這次來南韓,帶了的其中一本書是《流浪者之歌—悉達求道記》。這本書放在家裡已經有兩年,有數次也想把它看完,然而就是沒有找過適當的時候與心情來讀它。然而,這次既然主要來寺院生活,也選擇了到南韓慢慢地旅遊,於是就把它帶過去。它,當然沒有令我失望。

看這本書實在好像很需要心境似的,這個時候,於這個地方,讀起它來,像是靈氣十足,啟發甚深。有一天,讀到他向小溪發問,希望得到生命的答案時,我也選擇走出寺院大門附近,也獨自在那裡跟一條小河訴說心底話。當然,我沒有悉達多那麼有能耐,在那裡待了半生。但我卻在小河流裡,述說了自己的一些往事,嘗試放下心中的那份執迷。有沒有效?我也不知道,我相信很多東西是機緣巧合,總有一天答案會自然地走出來。 同時,我對書中一段說話,好像有所體會,「一個人一旦征服了時間,一旦放逐了時間,豈不就是征服世界一切的困難和邪惡了麼?」或許,要解放一己的往昔、迷失、種種難纏的回憶,只要征服時間,什麼也留不低了。

另外,一路看這本書,也一路使我開始明白,「說話」真的沒有什麼用處。我開始了解到,智慧不能言說,說了出來也說不準的體會。記得有數天,我選擇少說話,多做事,盡量只是留意人家說的內容,做的事情。究竟,我們有誰人能夠把生命說透?再者,人與人之間所交流的,若只是資訊交換,說與不說沒有各自對自己的悟性有所增長,那麼談話的原來是什麼?結果有什麼意義?真的,人與人能談的,或許大部份也是無關痛癢的事情。而且,就算你談及一些生命感悟,別人沒有像你一樣的經歷,沒有能力去理解你,言語也未能完全可以清楚地表達到自己所體會過的事情時,說出來就好像欺騙了對方,什麼一說就失卻了意義似的。

究竟,教育跟自己生命無關的知識重要嗎?
若然不重要,那教育有關生命道德、意義,是否可能嗎?

知識與智慧,就是教育與經驗之別。
然而,智慧之難說,卻讓我明白語言失效的可能,語言誤用的陷阱,以及無言沉默的奇妙處。

原來,智慧是個人的,因為我確信就算兩個人說著同一番說話,他們背後所說的智慧也是不相同的。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Golgulsa.觀察.自然.幸福感


有一天在寺院的路上,看著一些落下的楓葉及松果,於是把它們執回宿舍,放在自己的桌上,慢慢地看它們的樣子。傻傻地看著它們的樣子,倒覺得自己有點兒傻。不過,把它們放在一起,專注地看,好像有一種獨特的平安在當中。決定,望著它們祈禱並感謝自然界所帶給人類的美麗以及天父的偉大神奇。

在寺院慢慢地行,慢慢地活,拿著相機,慢慢觀察這個自然界,真的有很多「一期一會」的情境給你看。自問並不是專業攝影師,有時帶著相機,不一定想留念或拍出很美的相片,而是只想從鏡頭之下,藉此望望這個世界。有一天看見那些紫黃雙配的小菊花,乘載著一隻蜜蜂,它們之間的親密感特強,好像各取所需,互補不足。這小小的景象,足以讓我目定口呆。

有時候我們走進後山,從山腳的訓練禮堂,到樹林之中,一起當為訓練也好,一起當作享受大自然也好,一行十餘人,也樂在行山的生活之中。在那裡到處也能見到赤裸裸的樹,它們已經在那麼不知活了多少個春夏秋冬,也見證過不同的人走來走去。在那裡最有趣的,是曾經跟一些同伴,不小心在山上絆倒,卻笑著享受躺臥於枯葉之海中,嗅到草味、枯葉味,同時望著藍天,享受太陽的溫和,跟自然融合在一起,感覺到棒!


在寺院的楓葉,也實在是永遠看不夠,看不悶似的。有一天看見枯黃的楓葉,被風吹到遍地落葉時,拿著相機,扒到地面上,找些獨特的視角,觀察那些楓葉的美。那些相片拍出來,自己很滿意,也很高興原來可以這樣看它們的美。

秋季將快完,初冬來臨之際,有一天我站在楓葉樹下,呆呆地站了很久,享受著那份黃與紅交錯出來的美,享受著涼風,更浪漫地享受著風吹下落葉的美。哈哈,真的站了很久,感受到一種浪漫!心中很想有人為我拍下短片,紀錄我如何站在樹下,享受落葉的絕美景色。

那刻感到一份幸福感湧上心頭。

人生只能活數十載,工作也佔了數十載,能選擇了休息,能於人生的30歲時,不用工作,奢侈一番,享受一份閒情,享受專注自然界,享受一次與城市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旅程,這除了是幸福之外,還能說得上什麼?

幸福.惜福.感恩

Golgulsa.Dorota的提醒



Dorota來自波蘭,她是Golgulsa裡三名海外義工之一,也是跟我很要好的其中一人。她為人很有趣,而且很樂於在寺院的每樣生活,分享她所思所感。她不自覺得分享及其生活態度,很多時也像是提醒著我很多的地方。

在學習禪武道的過程中,自問對於掌握一些一連串既快且複雜的動作的悟性很低,相反我對於禪瑜伽及氣功等比較好。我發現自己集中於記下老師所做的動作及其重點,把他們像是一格格的東西強記於腦海,很多時候也要練習上數十次以及兩三節課堂以上,才比較有把握做出一連串的動作之可能。有一次跟不上老師所教,唯有向Dorota請教,才現她的武術悟性很高!原來,她很懂得想像!她會將那些複雜的動作,看成邊攻擊敵人、防守自己的情境,每次轉動身體,每款動作,她也很清楚地跟好分享她如何理解。有數次得到她的解釋及提點,我也覺得很容易就記進腦中。不過,只是每次她比我更能將動作活動化地記起來。唉,我認為這就是《天龍八部》裡,虛竹與段譽的分別。她就是聰明的段譽,我就是勤奮的虛竹。

另外,有時練習時我發現動作有多難也好,她也很願意嘗試及笑著面對。然而,我真的有時感到那些動作的要求過高,真的不想做下去,也就會不情願地擺上「黑臉」。我有問過她為什麼她能這麼「好學」。她當然反問「有什麼不好玩?」我有數次問自己,她這種感度是否仍然有著我好像失去了的童心?而且,我的童心是隨著什麼失去?我想過兩個答案,一,就是在香港社會社活久了,童心全滅;二,是我對練武沒有興趣。答案是否真的如此這樣,我其實沒有深入探究。然而,重要的是我決定努力嘗試尋回童心,每次遇上難度高的動作,也笑著面對,也笑著記住「做不到也可以笑出來!」

有一次跟她一起行山,我問她為何好像對很多事情也很高興及感到有趣味。她就跟我分享一些自己的從前的性情。她於青少年時期很容易發怒,而且也常常容易因著身邊所發生的事氣憤。但過了一段時間到處旅行,並現在進入了寺院,她真的發現到那些怒氣的來源,大部份來自於「對那件事所帶著的期望」。她認為當你視某一件事情是「理所當然」時,若那一刻所表現出來的事情是另一回事,人就會感到「為什麼不應該是這樣地發生?這樣地處理嗎?」這種種因著自己預定了的期望而出現的怒氣,其實也是自己對某件事有不合理的要求及偏執。現在,她改變了這種想法,感到很多事情根本並不一定如自己所想像中出現,而且自己所想像及要求的東西,也不一定合理時,那份怒氣就越來越少了。她所說的,實在很有道理,也令我反省很多。

無錯,我也要努力嘗試放下一些無謂的期望,也把自己過去的、現在的各種不滿、憤怒的氣,一一打開來檢視下,審視下,重新整理一下。

放下,使自己的回憶放輕一點。
留下,使自己的心境強壯一點。

Golgulsa.巧遇The Art of Loving



記得有一天下午要在禮堂進行義工打掃,正為某一個佈滿塵垢的書櫃清潔時,我看到一Erich Fromm的經典書The Art of Loving。所以,二話不說的就把他放進自己的包包中,待有時間空閒時或睡前看看這本書也好。然而,這本書實在沒有令人失望,用了五天左右,除了因著書的內容感到一些震撼、一些啟發,我更明白到這本書為何能在寺院裡出現!

Fromm說若視愛是一種藝術,則「愛」這藝術必需要有理論去理解何為「愛」,才能有所謂談得上「愛」有可以實踐及進步的可能。所以,這本書是把愛的本質及呈現的各種不同的狀態,嘗試來一次大檢閱,並從中建立「愛」的理論,最後嘗試探問「愛」怎樣實踐。


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分析人類從封建社會、後來的資本主義,人為了個人資本,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而越來越孤獨,也越來越跟別人分開來。由於人逃避空虛、寂寞,把找尋另一半去愛也人自然的傾向。然而,就算我們去愛,也是著重外表,在這個「市場」內,以個人的「魅力」作為資本,盡量尋覓到最合自己心意的人。Fromm的文字裡,實在使我感到很震撼,那份徹底地描述出現代人的「結構」,現代人的「孤寂」,現代人的「行為動機」,說穿得有時令人難以承受似的。當然,因著他的文字發現自己怎樣受著這個時代,這個社會所陶造,也是對自己的一次直視,一次赤裸裸的認識。 他嘗試從現代人的孤寂,找很多東西刺激自己,填補自己空虛感,提出愛其中一種能力,是現代人缺乏的,那就是需要「專注」。他說若不能專注做事,怎樣去愛?跟家人、朋友、情人對話,若並不是專注於對話,專注於那個對話的時刻與空間,怎樣算得上溝通?若沒有這種「真溝通」,怎能從溝通裡真的有「愛」?


所以,他提出人要學懂專注,就需要嘗試每天早上及晚上,進行打坐最少二十分鍾看到最後他提出以打坐來訓練專注力。那刻我很震撼,作為一位西方學者,於這本幾個世紀前已經出版的經典書,我就明白此書為何能出現於寺院裡。然後,我再於網絡上查考他的背景,原來他在下半生開始對佛教有興趣,也曾經驗過一些佛教生活的體會才能寫出如此的建議。


我開始感受到,身邊朋友們對「愛」帶有了太多的成見。他們的開放性在於以每一次的戀愛來學習愛,開放地接受每一段新、舊戀情的交替;同時,他們的封閉性在於認為「愛」只靠自己,沒有書及理論可教可讀。究竟,這是真的?還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地對待過一己對「愛」的理解以及當中製造出來的幻想?

無錯,讀書並不能肯定的帶我們走上美好人生,可是有時讀書可以啟發審視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Golgulsa.頓悟慈悲?



何謂慈悲?不知道有沒有特定的「定義」,然而在寺院生活裡,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境令我產生過類似的心態。不過,又可能是我對此詞語的不懂而誤用。首先,這個詞語總有點兒令人卻步,不能輕易選擇此詞語來形容一己的心態,只因為覺得自己仍年輕,好像配不上用這好像極具看化人生、對生命有所感悟的大師才能合用(這或許是自己對此詞語的成見)。另外,有時覺得對一件事、一個人有慈悲的心,好像有點「高與低」的分野,有感若用上慈悲,像是從上而下對別人、對那事,以慈祥的心情,體會其悲苦的生命。坦白說,上述的觀感是「真」的,那麼以下的這件事情,就不應該是慈悲吧。或許,是自己對慈悲的「偏見」與「不認識」,在寺院發生了以下的事情,真的讓我感受到慈悲是什麼似的。怎樣也好,若以下的事情,並不應該用慈悲來形容,也請各位指教那些詞語,能比較適合這種事情、那份心情吧。

在寺院裡曾經發生了兩件事是關於一些青少年人的,有兩名年青人特別令我印象深刻,讓我在這裡為他們隱姓埋名,以代號稱呼他們比較好,也同時讓我先交代他們一些背景。

A 少年:他年齡大約14至15歲,是被父母強迫在寺院作長期住宿訓練的。他懂一些英語,跟我比較容易溝通起來,也很願意跟我一起生活。他的父母為什麼要迫他在寺院生活?因為,他跟我說是他沉迷網絡及電子世界太多,於是父母堅決把他送來寺院。

B少年:他年齡大約16至17歲,也是被父母強迫在寺院長期住宿訓練的。他也懂英語,但沒有A少年那麼好,但也很樂意跟我互動。他被迫送來寺院生活,也是在後期從其他老師口中得之,他有些情緒行為問題,容易發脾氣及使用暴力行為。

(其實寺院裡仍有很多被父母迫來長期生活的年青人,每個人也有他們的故事,也有他們的麻煩事。)

他們兩個也與我差不多時期入寺院,而且由於大家也是長期住宿者,於是就一起於山腰的宿舍生活。不過,由於他們也是被迫到寺院生活,所以很多時候他們也是十萬個不情願訓練,更不情願進行各種儀式。有時,在學習禪武道的課,他們總是懶洋洋,不太情願地跟著老師練習。而且,在進行念經、跪拜儀式時,也是半推半就,隨隨便便完成。有時,他們這些態度是很令人困擾的,更有時令旁人側目。試想著這種種的訓練及誦經,也講求團體精神,才能有一種力量在其中。所以,有時當老師們也看不過眼時,他們會受到責罰。不過,平常的他們其實也是帶著笑容,也很喜歡跟人互動的。而且,一講到食、玩、做義工的活動,就很投入,很落力。或許他們始終是年青人,是一些現代人,要做一些這樣「悶」的生活,其實並不容易。再者,在寺院生活並不是他們自己選擇,他們的行為與表現,就變得很合情理。可是,他們兩在我住的第三星期裡,發生了一些令我感到很困擾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練習時,我看到美國人義工Scott找老師私下對話,也開始避開跟那些青少年人相處,心中已經知道有事情發生。後來,Scott主動跟我說,他有些錢不翼而飛了,並懷疑是跟我們一起住在宿舍的人幹的。當然,我也應該被視為疑犯,但可能Scott相信我不會這樣做吧。那天晚上,我發現有另一個年青人C突然被叫到禮堂來查問,我就以為是C少年幹的。整堂課裡,老師又接著招見A及B少年,續一審查,希望找到真相。於那晚課後,我換了衣服,看見只得A少年一個人,悶悶不樂地走回家,我就跟他說:「不用怕,我相信不是你做吧。你若不開心,可以跟我說,若不知道怎樣面對哥哥們,可以到我那裡睡覺(碰巧那數天我是一個人住,暫時沒有安排roomate給我) 。」當我那天跟他回宿舍後,B少年主動到我房來,跟我說原來犯人就是A少年!那一刻,我很驚訝,何解不是C少年?A少年好像這麼單絕,我還跟他於下午陪他一起行後山,一起拍照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晚上他又沒有跟我說什麼,我還跟他一起走回宿舍。唉,原來他偷了Scott的錢。我那天想:「我明天怎樣面對他呢?」不過,我在想,算吧,可能他想回家,想寺院的人趕走他,他就能返回家中,打機、上網吧。

然而,偷竊事件發生後,老師們及寺院的管理人員,也提醒著我們自己要小心。唉,在寺院的宿舍其實大家也很安心,不用什麼上鎖之類的東西,但最後竟然發生這種事,連續數天大家也對此有些悶悶不樂,覺得好像因為一個人而失去了寺院的那份安心與寧靜。

過了兩天左右,寺院安排B少年跟我一起住,讓我和他一起生活。B少年也很好,跟我談了很多他的事情(那時我仍然不知道他有暴力傾向),也教了我很多韓語。當時,我很高興可以再認識多一名南韓人,了解多些南韓的文化。然而,當我跟Hee Jae及Mun Sung出遊後的那天晚上,B少年跟我說A少年入了我的房間,想把我的錢偷,並搜過了房間很多地方。

最初,他和老師們關心我有沒有不見錢,我看見自己的錢包的錢好像沒有不見,就認為此事件就算吧。可是,老師們單獨跟我了解時,大家也發現B少年應該是說謊話!何解?自從A少年偷竊事件後,大家也提高了驚覺,而且老師們也下令不能再進入別人的房間。若A少年真的如B少年所講,搜尋過一整遍,那麼為什麼B少件看見時不立即阻止?於是,老師再跟我及Hee Jae 一起審問B少年,發現他真的說謊。而且,審問過程,B少年情緒激動得令我很害怕,也是我從沒有看見過他這麼暴躁。

那天晚上,老師們知道我心中很不安樂,也感到這數天的事情令我很困擾,所以說不如給我調房。最後,我就跟Hee Jae一起住一星期,好讓我最後可以安落一點,同時又可以跟一位信任得過的人生活。那天晚上,我跟Hee Jae一起傾談了很久,也說出了大家心中對這數天而來的麻煩事情。最令我感到困擾的,是我從來沒有想過到寺院的生活,可以得到那些「人性」的經驗,如此同時我又問:「我怎樣面對他們?我相信了他們兩個,每次相信年青人的好,也令我失望。唉...」於隔天的下午,我一個人獨自走上山打坐,找個寧靜的空間,安撫自己那份混亂的心情。

在那個下午,一些從《橘子禪》該書,有關「慈悲」的故事,突然在我腦海中浮現起來...

我不能理解他們怎樣變成了現在的性格、性情;
我不能理解他們所處的環境;
我不能理解他們為何選擇這些行為;

我只知道他們是被父母迫來;
我只知道自己不能從行動來「判決」他們的對與錯;
我只知道自己不是上帝,不可以完全徹底地認定他們的錯;

我幻想他們可以從小到大有著很多不如意的生活使得他們成這樣;
我幻想他們所做的是他們也知道自己不對但控制不了的事情;
我幻想自己處於這個年齡、這個心境、這個環境(可以隨便進入別人房間),也做出相同的事情;

從對自己說不能理解別人,只知道自己是一個凡人,再透過幻想的各種可能,我發現我再也找不到一點兒困擾,不用想怎樣面對他們,重要的是我好像突然把他們所作的事情忘掉,「慈悲」地看他們,什麼也不再令我困擾,繼續開放自己的心,相信他們仍然是可以很好的人,與他們努力於寺院生活,愉快地享受這裡的一切。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Golgulsa.男人之苦.複雜之美


在Golgulsa裡,認識了兩位哥哥。圖上的左邊,是比我少兩年的HeeJae,右邊的是比我大一年的Mun Sung。跟他們兩個是有一種緣份,也在寺院裡一起生活了很長的時間。
在Mun Sung最後的一個星期天,他提出藉著整個自由的下午,不如由Hee Jae駕車,一起到寺院附近的旅遊勝地參觀,好好享受他在慶州、在Golgulsa的最後一星期。所以,我就被邀請跟他們一起,來了一次一日遊。
第一個景點,就是佛國寺。哈哈,這個地方大大話話已經來了第三次!不過,記得第一次去的時候,下著微雨,充滿霧氣的景象,跟這天的晴朗天空相比下,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景象。

最初,我跟他們說自己已經參觀過了,可以在大門外等他們,自己打坐、享受陽光也絕不成問題。不過,可能Mun Sung不好意思,同時認為一齊玩先開心,就給我買了門票說一起去。參觀完佛國寺,我們又參觀石窟寺!無錯,我也是去過了!但我這次就自動買票,一起進內參觀。
參觀過後,他們兩個很好,說帶我到我想去的地方食午飯。他們問我想吃什麼,我當然說:「你們平時吃什麼,我跟著吃就可以!最喜歡跟當地人一樣般生活。」
所以,他們帶了我去一間普通地道餐館(我以沒有英文菜單為"地道"餐館作分類)。由於之前看得太多Running Man,有一次看見他們吃炸醬麵,於是就跟他們說想吃韓式炸醬麵。果然跟香港的廣大炸醬麵完全不同的!另外,他們同時又叫了甜酸豬肉,跟廣東的紅色甜酸豬肉完全不同。哈哈,我吃得相當有滋味,他們總覺得我很傻。


餐後我說回寺院後才一次過付出餐費,但Mun Sung堅持要請客,我就說不如我請他們去喝咖啡!重點是找一間海邊的咖啡,一起享受寧靜美麗的下午。不過,話說有關請客的文化,根據Hee Jae說,韓國人是很喜歡「哥哥照顧弟弟」的。特別是當哥哥提出郊遊或希望弟弟跟著一起到處走時,哥哥基本上是要支付所有費用。那刻我才明白,為什麼Mun Sung總喜歡請其他弟弟在寺院裡喝咖啡。Hee Jae說韓國人階級觀念很重,也很重視照顧弟弟的傳統,同時弟弟也就需要尊重哥哥的。當然,他說若然你堅持要請客,別人也不好意思的。所以,我若堅持請喝咖啡,Mun Sung就算多堅持,也會在某些時候識做,放手給別人請客的。

所以,我們就先驅車前往附近的海邊逛逛,找個美麗的咖啡館坐下來,喝一口咖啡。天呀,真的給他們找了一個超級美麗及寧靜的海邊咖啡館!那麼的感覺真的一流,我像是回到台灣花蓮直台東的那間原住民的咖啡館一樣,享受著海風,享受著暖烘烘的咖啡,享受著與兩位哥哥的難得對話的時光。



由於我們相處了一整天,再加上我是「外國人」,反而跟他們可以談上很多很多話題,他們也很願意分享作為男人,在韓國生活之苦給我聽。何解我這樣說?根據我的觀察及了解,發現生活於南韓的男人,其實是經常在別人面前「裝強」!你只要想想,在哥哥照顧弟弟的情況下,哥哥又怎能給予弟弟感受到自己的困難及其苦惱?就算分享某些苦惱,作為弟弟又並不敢給予意見,免得哥哥心中不高興。還有,我發現很多時候,作為南韓的男人,各人對各人的期望也是比一般的女性高。例如南韓男子在訓導武術不能偷懶,否則很容易受到老師的教訓,若那偷懶的人是外國人,他們不會作出責備;男子一定要表達自己對將來有期望,有要求,否則好像給予別人一種頹廢、浪漫生命的態度,也會給南韓人看不起,於是經常要裝作自己「可以」,不怕苦!所以,他們說跟我這位「外國人」談,是可以拋開其傳統,盡情一點,也不怕輩份的分別,各自盡情的說自己的事情來。在這一天,我也發現了他們各人因著身邊朋友、家人、社會的期望所帶來的苦。

其實選擇來寺院生活,特別是長期住宿的人來說,每人也帶著一些原因,背負著一己鮮為人知的故事而來(不是說短期住宿的人沒有任何故事,但據我的觀察,部份短期一至兩天的客旅,可能只是想經驗佛教生活,看看這個神秘的寺院生活而來)。

Mun Sung 也像我一樣,在某一個工作地方久了,開始有點迷失,並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下去,於是選擇辭職,到寺院生活一段時間,讓自己整理下將來。然而,他的苦在於他開始對寺院生活有所興趣,也開始喜歡上禪武道,很想投身於這一個生活之中,但卻想起母親,想到一定要養育母親,維持生計,也就不得放下這個想法。事實上,若他能夠成為禪武道老師,他是有收入的,但前設是他必須要大約在寺院生活兩年,過著兩年沒有收入的日子(他同時也不用支出,寺院於他學習的這段期間,能夠支付給他在那裡生活的食宿費),他就感到有點苦惱,也認為自己要認真思考一下,始終這是一個人生重要的抉擇,而且作為兒子,怎能夠什麼也不顧及呢?另外,他也談及了在愛情路上遇到的苦況,跟喜愛的人,戀愛了很長時間的情人分手了的事情。可見,他正處於很多地方也不順利,對前路感到惘然的苦。

Hee Jae,則是中途放棄碩士課程之路,拋下家人反對的聲音而走進寺院,選擇在那裡當寺院義工,決定在寺院生活半年以上,讓他自己休息下來。他為什麼中途放棄碩士課程?讓我說說他一些背景。他在首爾讀大學,攻讀化學,然後繼續讀上碩士班。對於南韓人來說,能夠在首爾讀大學已經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能夠繼續攻讀碩士之人,更加可以說得上一畢業就應該會飛黃騰達!當你了解這個文化背景,你就可以想像到Hee Jae一定是經歷著一種非一般人能夠體會到的苦而放棄一切吧。
他在讀書的時候,感到身邊所有人讀書,為的是「將來賺到一份好工,有好的社會地位」而努力,並非熱愛化學。而他選擇讀化學,是由於想為改善南韓的農民生活而來,他根本就想選擇在農村的生活。在讀碩士班裡,他看到同學如何為了得到「優勢」而互相競爭,為名利角逐成績,他真的受不下這種長期的壓力。再者,他感到家人、朋友根本沒有過體諒他的處境,叫他「現實」一點,努力生活吧!所以,他在一段時間裡感到自己有點抑鬱,什麼人也不想見,什麼人也不想理會,獨自裝強生活。在他突然跟家人說放棄學業,在寺院生活的選擇時,家人當然反對聲音不斷。你能想像到Hee Jae怎樣苦嗎?

從他們兩個的苦,我能理解的只是相當表面。我並不是南韓人,沒有長期生活在南韓社會的經驗,更沒有在他們身邊生活過,看著他們的成長階段,卻只能從幻想裡,盡我所能的幻想力,盡我所能的理解力,聽著他們的故事。然而,那些苦裡,我縱然不能理解,不能明白,不知道他們的迷失、迷惘、忐忑之處究竟可以如何複雜,但我卻親親切切地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生命的認真,坦誠面對自己生命的不安,選擇尋求生命更多可能性的勇氣。
所以,我能跟他們說的只是這句話:
「記著,你一定要懂得欣賞你自己的坦誠與勇敢!」

那天,他們給予的笑容及反應,我相信是沒有體會過生命迷惘的人,也是不能體會到笑容裡所散發出來的複雜之美。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Golgulsa.期望.執著.隨緣



期望

來訪南韓的目的,就是在寺院,逃離城市,逃避網絡,過著寧靜的生活,憑著勇敢,體會自己如何面對「悶」、內在的自己、雜亂難纏的思想甚或回憶,希望藉著生活、打坐,能清空思想,整理思想,看清人生。希望建立穩定的冥想生活,並體驗不說話不作聲的生活,嘗試不跟別人說話,藉以透達「生活」。與此同時,在眾多的南韓寺院選擇之中,同時期望讓自己多些身體的活動,選擇了可以有身體訓練的Golgulsa,讓自己有機會身心靈作出對話,期望在那裡體會更多。


執著

到了Golgulsa,發現一切跟自己的期望不同。
周圍很多人,很多人跟你說話;
食飯時總有人跟你說話;
走路時總有人跟你說話;
訓練前後總有人跟你說話;
臨睡前總有同房跟你說話;

生活總有意料之外的驚喜,完份沒有重複生活感;
可以工幹到被老師要求晚上逃課;
訓練武術原來可以如此辛苦;
長期住宿的部份青少年所發生的事情層出不窮,使人困惑;
一起到市中心食有肉的自助餐;
部份地方能有WIFI網絡,看著住者的人仍然在Iphone生活而感到誘惑......

種種上述的事情,跟自己的期望有很大的出入。在寺院的最初兩星期,感受複雜得有時令自己也難以招架。因為,我尋求的「寧靜」,好像難以達到。唯有自己在午餐後的一至兩小時自由活動時間裡,獨自上山,跟人說「請不要跟我說話」等,來迫使自己有點寧靜。另外,經常選擇只跟南韓人坐,遠離一切用英語溝通的住宿者,好讓自己什麼也聽不懂,更不用交流什麼。
同時間,執著自己的所求,嘗試在寺院裡找到自己的期望之生活下,也常常心中埋怨很多的事情:

為什麼這所寺院這麼嘈?
為什麼那些外國人好像不說話一分鐘會死似的?
為什麼我要受那些青少年人所麻煩?
為什麼身體累到什麼心靈也沒有空了解?
為什麼沒有人跟我「談佛說教」?
為什麼...

這麼多的為什麼,充滿埋怨。
我清楚知道那些埋怨,很大部份是來自我對寺院生活的期望與其刻板印象。


隨緣

可是當中卻有很多令人回心微笑的感受。

在寒冬下試過沒有熱水而迫不得已用冷水洗澡;
與當地人越來越混熟,他們的愛及關心很令人溫暖;
一起幫忙寺院的大小事情,親身了解很多南韓的文化;
訓練後從汗水中帶來的喜悅;
在大自然裡呼吸與一起打坐的愉悅感;
從青少年人身上學習韓語;
聽到來自不同人來寺院所帶來的個人故事;


我很清楚我很喜歡那裡的生活片段,跟那裡的人的一起活著之感。
有一天在打坐,好像突然發現那份「執著」之無謂,也發現或許這是一次的緣份,正所謂一期一會。而且,執著換來什麼?所以,過了大約兩個星期後,我開始拋開執著與期望,順著當天給予我的跟著走。想跟他們說話,就說過夠;不想跟人說話的,就自己找個地方寧靜下來;投入生活,放下埋怨,也開始越來越喜愛Golgulsa,喜歡這裡的一切,把握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因為,我很深信,這次的執著換不了什麼。反而能因緣際遇地活著,體驗生命的巧合,細味當中的自己與自己的心靈互動,已經是很大的得著與滿足。

原來,衷心地隨緣而活,是一種修行,是一種永遠都不容易看清楚的、學懂的修行。
從期望裡掃走部份不恰當的執著,隨緣隨性而活在當下,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課題。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Golgulsa.重複裡的不重複

寺院生活給人許多刻板印象,生活重複,每天做的事情是一樣,也過著寧靜清優的生活。然而,這所寺院卻是比較不同,因為他們會有很多「驚喜」給你的。

首先,由於早上及晚上的禪武道訓練,從來也好像沒有編排那一節由那個老師上的時間表,所以每次上課時才知道那個老師授課。於是,每次也是望天打掛,由「天」安排。而且,老師們的訓練也是根據他們自己想教什麼,也就教什麼。當然,有些基本的熱身活動、武術動作是一模一樣,只是次序、訓練難度、鍛鍊次數各有不同的要求。

另外,每朝早的訓練,也有很多的意料之外。例如,當日的天氣好的話(他們所說的天氣好是天朗氣清,不管氣溫是零度也好,五度左右也好),也就會出動到戶外訓練。有一次,老師說天氣好,並且學員人數不多,就驅車到附近的名勝地,佛國寺,進行遠足訓練。佛國寺有一條行山徑,長達3.2公里,直通另一個景點,石窟寺。我們當天就走那段行山徑。

說是行山遠足,但實際上是訓練。3.2公里,我們只是「行」了40分鐘!天呀,其實他們的所謂「行」跟「跑」是沒有多大分別,只是比跑慢一點,步伐慢一點。所以,由我最初興奮可以戶外訓練,坐車遠望美麗的自然界的想法,到我跑到身水身汗時,只有走到山頂才能開懷呼吸!哈哈,這次訓練實在不容易呢。不過,到達山頂我們也相當高興,至少可以在這麼晴朗的天空下,山頂可以遠眺東海,實在很壯觀。

有一次老師又感到天氣大好,於是就大伙兒一起驅車到附近的甘蒲海岸,找個沙灘,於那裡進行訓練!我實在超級開心!因為我很喜歡海,很喜歡在沙灘上曬太陽,也很喜歡在戶外訓練。

那次雖然很寒冷,但由於要跑沙灘,練氣功,其實身體很快就暖起來,就算於訓練過程,在沙灘上打坐也絕不感到一點兒寒冷,反而那種感覺真的一流!我生活了三十年,好像也從沒有過於寒冬下在沙灘這樣運動過,也沒有在這麼冷的情況下,仍然喜歡這份寒意。那次訓練完後,我們也一起影下相,做些瘋狂姿勢,開開心心地完成早課返回寺院。

除了早課有機會出走寺院之外,有時早課後,老師選擇不進行茶道儀式,或會叫大伙兒一起到後山行一次,每走一次後山也要至少45分鐘!而且,他們的行後山也是跑似的,很多時候我選擇行在最後,享受下附近的環境,一有時間就自己留意那裡的枯樹、落葉,或者來一次短時間的觀呼吸,並從自然界裡得到能量,實在很棒!


所以,訓練的課堂與形式,在重複的生活安排裡,也有很多不同的驚喜給我,誰說寺院生活一定「重複」?

除了訓練之外,那一個月的寺院生活,也有很多另類體驗。例如義工生活時間,除了試過連續四天的刻苦泡菜體驗之外,還有到利用了三天,到竹林割竹並自製竹掃帚;製作大豆醬;換窗戶木門等,也是於每天重複的生活時間裡,有著不重複的生活驚喜。

還有一次更出人意表,就是寺院主持人,帶領禪武道表演團隊,以及寺院的學生、長期住宿者及工作人員,一起於某個星期天,出席當地附近一個大型的佛教慶典活動。


那天,我們一行30人,浩浩蕩蕩坐1.5小時的車程,抵達甘蒲市中心的體育館,參與當地的佛教慶典。那個場館跟香港的紅館一樣大,而且有很多很多來自韓國不同地方的寺院主持人,到場參加活動,實在很難得觀看。

當日有很多不同的節目,最精彩當然是我們的禪武道表演吧!哈哈,武術實在很吸引人呢。而且,當天我們除了去支持寺院之外,我們還要幫手派發寺院的宣傳單張,為Golgulsa作更大的推廣。怪不得主持人希望我們參與活動,既可讓我們多點認識,又有人為禪武道表演吶喊助威,又能夠幫手派發宣傳單張,一舉三得!最開心是完成了那天的活動,主持人帶領我們返回慶州市中心的餐廳,進行另一次的慶功宴!哈哈,大家又可以大吃自助餐了。

所以,在寺院生活的後期,我越來越發現這裡「今日不知聽日事」的奇妙,更在這個看似重複著的生活節奏中感受到那份沒有重複感覺的可愛之處。或許,在其他沒有武術訓練的寺院裡,是比較「重複」的。但若然人能於重複的生活裡,察看到可愛之處,找到趣味,這也許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功夫,叫人於直視可能沒有意義的生命下,能尋覓出一些有趣的味道,找到因緣際合的可愛,並從而感受到生命也是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