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9日 星期六

Hong Kong.下午茶的鼓勵


今天得到Polly的幫助,成功讓我另一位恩師,小美老師來一次無限驚喜茶聚!哈哈,聰明的她,果然很快就估中了是我以雙手蔽著她的雙眼的壞學生。其實,我期待這一天來臨很久了。除了想看她嚇得花容失色,驚喜萬分的樣子,更重要的是跟她說說心底話,分享這兩個多月來的辛酸」,也跟她分享自己回港的決定的前思後想。

每次跟她見面,總有種奇奇怪怪的感受,不知是否那種亦師亦友的情誼所導致吧。我跟她傾訴,認真時像跟師傅對話,內容認真及具啟發性,跟她說笑時卻像跟朋友般無聊、胡言亂語。我知道這些我們相識數年所得來的師生情。

其實,走在整個歐洲之旅,有數次心情底落時,總想寫封電郵跟她訴苦。但基於三個原因,我最後沒有跟做到。第一,當然就是想給她一次驚喜相聚;第二,與家鳴差不多,跟自己生命上重視的人,有時很難開口,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第三,我總不想自己有些情緒的動盪就找「師傳」出馬,始終我也要自己悟出生命的各種東西,也要自己走自己的路,就算兜了多少圈返回起點也好,也是自己的一種經歷,讓那份忍著不寫電郵的過程中,了解自己。

到了這天相見,小美老師、Polly和我,三個人傾了很多很多(不過大部份也是我在說話,哈哈),而且好像總有講不完的事情。但當中我得到一個提點,我從沒有多大想過的。那就是「我對自己太harsh」,我記不起自己也是人,是脆弱的人。回家路上,感到像是說出了在歐洲的自己。曾經多次責備自己不要懦弱、不要想念香港,要求自己要努力活在當下,不再傷感起來,強迫自己要豁達,要完成心目中的那個自己想見到的阿麟。這種種對自己的要求與期望,於這個時刻裡出現,就是對自己很harsh 吧。因為,我知道當時間不對,情緒不配合時,期望與要求,只會變成壓力與負擔。對自己有期望與要求,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也是人進求更美好人生可能必要有的元素。然而,我明白了一點,期望與要求,也是需要配合時機吧。那個晚上,我好像又放下了一些重壓,並好像從這種觀點裡得到一點鼓勵,得到一些正能量。

無錯,站立於三十的這個關口,我要藉著這一年,努力體會、面對「生命」的各種可能性,要更深入感受人類生命的脆弱性、可能性、甚至是內在的那份神聖。

小美老師的厚愛,衷心感激。

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Hong Kong.實踐.發現.真誠




從前常幻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在歐洲或其他地方,流浪一年半載,過著跟香港不一樣的生活,要活得更慢,更有質素,到處遊走,見識世界。這份藏於心底的想法,藉著辭工的機會,於兩個多月前,正式走進西班牙,實踐起來。但原來每天所走的每一步,同時也是每天要面對自己內心世界的每一步。


記得初到西班牙已經哭了。那刻好像自己戰敗後,倉皇地逃離香港,心中亂七八糟地到達西班牙馬拉加。在機上想念家人,在機上想念朋友,在機上想念舊生,種種的情感讓人在異地並不好受。每一天走著,甚至找些朋友傾訴,最初發現也並不能完全把內心的情緒安撫下來。究竟,什麼使得我不能安於每一天的旅程?什麼使我這樣不安地活著?正當要給予自己靜下來,應該要慢慢明白一己的內心世界時,在馬拉加的最後一天,即來到西班牙的第五天,四肢出現大量濕疹,使我更進入了一種困擾的境況。從那天開始,我明白到兩件事。

第一,人在異鄉生病,倍感想念家人。而且,濕疹這種病並不是食了藥就能好,休息數天就能解決,這是一種一發不可斷,持續令人困擾的病。在這段期間,經常想回港療傷,好讓退休了的媽媽照顧自己,陪伴自己每天養病。第二,身心靈的健康實在很密切。當自己感到這樣病著地去旅行,每天也要照顧自己的身體,更不能隨心地跟著陽光走,那種跟陽光玩捉迷藏的日子,很教我沮喪。而且,身體不能安好,每天也有點兒擔心。當皮膚好了一點,也害怕它不知道可時返發,這份擔心,使我的心靈也不能靜下來似的。當來西班牙的那份「哭」的情感並沒有得到自己充分的理解時,卻需要為身體的病而憂心,那份忐忑不安,那份不知所惜,那份混亂感一湧而上。同時間,我見識了自己很多,也開始知道我要的並不是要有什麼得著,而是首先學會照顧自己的心,把自己看透一點,徹底一點,也同時讓這個裸露著的自己,重新看一次。原來,我受了很多的傷。唯有,讓心靈治療,學習使心靈能安於每一天,往後才想什麼人生,才想什麼將來。然而,活在當下,實在並不容易的一件事。

選擇祈禱,每天讀經,求神的聲音與文字裡找到安慰。
選擇聽積極性的歌曲,努力把不必要的負面情緒拋開,讓自己享受風景,感受世界。
選擇具娛樂性的小說看,努力娛樂自己的生活,使得每天好像仍然能笑出來。

選擇過後,在西班牙的旅程真的每天也學著安於生活,不作太多負面的想法,好像開始踏上旅程,享受一個沒有限期的假期。而且,每到西班牙的城市,總也找到一些地方,一些人使我開心起來,享受起來。這段時間(甚至往後),我清楚自己是喜歡西班牙這個地方的。不過,同時間我其實心底裡很清楚,自己仍然是在逃避心中的傷痕,不想傾聽心中那些動盪不安的聲音,不想看見另一個脆弱可憐的自己。

抵達了愛爾蘭後的第二天,濕疹因著當地天氣比較潮濕,很快地於一夜之間退卻了,而且身體好像自動復原起來。那份神奇之感,讓我心理上得到一份安寧。與此同時,我也少了一個理由,一個藉口,不能不再想多一點愛爾蘭的旅程該如何走。然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時刻:真的要面對自己了。

記得自己千辛萬苦在香港申請愛爾蘭工作假期時,心中清楚知道自己並不是想到愛爾蘭旅遊,也並不想工作。理由只得一個:在歐洲可以留長久一點,有機會就嘗試過另一種的生活。到了九月底,利用工作簽證入境,於愛爾蘭當地的政府部門裡申請居留證,在那個申請部門的長椅等待拿取居留證時,我不斷問自己:「究竟你在愛爾蘭做什麼?你既不想工作,心情也沒有特別好起來,申請居留證的用處是什麼?」這些充滿責罵與質疑的問題,心裡完全並不好受。到了他們於櫃檯呼叫我拿取證件時,看著那張證,我不單沒有一點兒的開心,反而更感到一團糟。為什麼一團糟?我埋怨自己當初用了很多時間申請工作簽證,卻並不是想工作;我知道我不想找工作、找屋住,不想麻煩自己,不想有太多心理負擔。但同時我問自己,如果我什麼也沒有完成,怎樣跟香港的一眾「鄉親父老」交代?我很想這一年過得充實與精彩,好像如果能找到一份工作,在那裡落地生根,回港也能自豪一點,也能「有型」一點。可是,當時要我坦誠地說出來「申請工作假期,只是一種對自己、對別人好像一種有期望的一種交代」這想法時,自己也覺羞愧,更不想親口對自己承認。因為,如果我什麼也沒有做就離開,我實在很害怕聽到別人說:「你的生命怎能如此浪費?」之類的話,心中一定難受,更不知道怎樣面對這段回憶,覺得自己像是敗於自己沒有能耐堅持下去的那個自己,也是浪費青春的一段時光。可是,究竟我為什麼要這麼執著這段時間裡要「有作為」?我記得臨走時,跟朋友說捱不住就回港,玩到悶就回港。然而,我卻並不是這樣的豁達。我好像為自己立下了誓言,捱不了就是輸了。

然而,不對自己坦誠,所得到的結果是什麼?

過了數天的一個晚上,我拿出勇氣,把自己所帶來的文憑、履歷表副本一張張撕掉了。撕掉它們時的心情竟然出奇地愉快,也好像放下了一個心頭大石般。因為,我決定真誠地回應心中的那個我。既然我心底完全沒有特別想工作,更不認為自己想在愛爾蘭這個地方久留,倒不如享受假期,什麼也不用想太多,隨自己想怎樣也就怎樣吧。而且,我問了自己,誓言的意義是什麼?執著的後果是什麼?為什麼我要這樣地在旅遊?我發現了其實自己受著很多身邊朋友的、舊生們、舊同事等關心自己的期望及所幻想而來的反應而選擇工作假期,更有一點受著自己想製造一個自己的形象而苦苦地存活著。現在,我決定不再想,更不再理會最終別人的評價。因為我相信我自己對自己的這份真誠,比什麼也重要;我相信這條生命路是我的,我是唯一一個能判決自己生命有一個怎樣意義的人;我相信自己這次勇於面對自己所謂「失敗的自己」(其實,我為什麼要看成那個是「失敗的自己」?),是為將來走更長遠的路而作的。再者,我更相信跟我要好的朋友,無論我落於什麼境地,他們也會待我很好,愛惜著我,用心傾聽著我的心聲,見證著我的人生。

除了選擇了不再找工作,只在愛爾蘭旅行,我同時也選擇回香港稍作休息。
因為,我聆聽了心底長久渴望回港的聲音,想完完全全的把這一段亂作一團的故事,橫上一個破節號。為什麼說成是「亂作一團」的故事?在都柏林一個人生活的七天裡,慢慢地,清清楚楚地讓於西班牙所壓了下去的聲音發放出來,我害怕那些聲音,同時我知道不能再逃避這些聲音,否則再走下去,只有更糟。那些聲音裡,我發現了自己的哭聲,那是在工作上徹底地受了傷的自己,那個脆弱可憐的自己所發出來的。面對自己,原來是這樣困難,這樣令自己難堪。當中的害怕、徨惑、不安,叫人一再逃避自己。

回望離開香港前的上半年度,新年到台灣旅行,辭工後到麗江旅行,以至放暑假後的日子,也並沒有正真的靜下來,也從沒有靜下來親吻過心中的傷痛,也沒有安撫過那個教育心已經燃燒淨盡,卻仍熱愛教育的自己。那半年裡其實自己不斷在谷底竭力掙扎著,就連最後的一段教學日子,也期望自己要高貴離場。接著,一場又一場的歡送會,一次又一次地假裝著積極地期盼將來的形象,其實心底從來沒有為自己著想過,更不斷地把那個不安的自己壓下來。原來,歐洲之旅每天走也不感到完全踏實,就是因為這個傷心的自己,只能在谷底走來走去,既不能出來擁抱陽光,也沒有呼吸過清新的空氣。

現在,我好像真的要讓谷底的那個「我」走出來,真誠的跟他對話。
旅程,學習要放下那些不必要的重壓,一步一步棄掉很多的自己。然而,我還發現了學習自己拆下那道自己建立起的牆,不要再害怕那個難看的自己,勇於擁抱傷痕累累的自己,抱著他,親吻著他,讓他再新得到溫暖。最終,我與他可以相擁而泣,並一起看見曙光,笑著地重新雙腳著地,實實在在的踏上人生旅途。



發現了面對自己要付上一定的代價。
發現了看見真實的自己之可貴。
發現了這是我值得欣賞自己的地方。

發現了放過自己。
發現了體諒自己。

發現了實踐才能有所發現。
發現了真誠才能有所發現。


決定了,回到香港,重整旗鼓,等待下一次旅程的開展。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Edinburgh.她與我的緣份


離開Dunblane,我就返回Edinburgh,一個我很喜愛的歐洲城市。
2009年來愛丁堡,已經愛上了這座城市的景觀及氣息。然而,這一次的重遊,一點兒也沒有令我失望,我仍然喜愛這裡的一切。

這五天之中,到過了一間希臘人開的咖啡館。

(這裡有兩杯咖啡,因為碰巧有舊生遠道來跟我聚舊。)
這所咖啡館的咖啡好喝之餘,顏色、設計以及服務生,也是獨特的,也是讓人可以慢慢細嚐的。或許跟舊生相聚,也使得在這裡喝咖啡變得份外難忘。除了喝咖啡,也陪舊生一起在這座城市到處遊覽。我們到過國立藝術館,現代美術館,也一起參與當地的國際電影節,選擇了一套改編至美國小說的英國電影"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


電影精彩,描述細膩,把人性的複雜面呈現出來。
人生的複雜,人生的艱難,其實真的是苦得令人不容易承受起來,更準確地說,那份心中的苦,才是最致命,最教人吃不消的。



在愛丁堡,你真的不會悶的。因為,這裡有很好多東西可以參與,而且很容易找到便宜的書藉,讓你看過夠,看過飽。我於一所售賣唱片及影碟的地方,也找到很多大減價的書藉。買了一本Tim Burton的書,喝著咖啡地看,份外悠閒。

愛丁堡的街道,這裡的文化,好像不用多說,你只要放慢腳步,喝上一杯咖啡,自自然然就愛上它吧。

我相信,這是我跟它的緣份。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Dunblane.家鳴與Vivian的厚愛


我在蘇格蘭的Dunblane總共五晚,每天家鳴跟妻子Vivian,也把我像「貴賓」看待。平日可以話,他們也為我「車出車入」,安排一些可行的景點,介紹他們所認識的蘇格蘭。例如第一天遠道來到愛丁堡機場接機;介紹我到University of Stirling 的圖書館看書;送我我到火車站,好讓我能夠容易到附近的Perth一日遊;一起參觀Falkirk Wheel等。

Vivian又很窩心,有時為我準備一些零食,好讓我出門遊玩時可以有東西吃。而且,我每晚也能夠到他們府上作客,一起吃飯。有一天,Vivian竟然為我準備「紅酒煮雞」!哈哈,她記得有一天,我在車上跟她說過,我曾經怎樣如何煮這菜式給予朋友,她就嘗試自己製作,這份心意已經滿分!再加上她煮得很美味,實在是爆分!於最後一天,即將離開他們坐火車到愛丁堡時,也準備了合味道杯麵(Vivian說是從樂恆那裡偷偷地拿出來給我,哈哈)!

除此之外,每次跟他們一起,我們的話題並不無聊,談的很多也是的大小事情。Vivian也會很願意把她的觀點跟我分享,把她很多生命的故事跟我述說。我每次聽也會感到像另一位關懷自己的老師,在這個愉快的時間 裡,提點著我,為我的將來去設想。我清楚知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很講緣份,很講信任。他們兩人的坦白,是對我的一份肯定、接納與關懷。所以,我每天晚上離開他們家時,我也感到自己抱著漲漲的肚子離開,除了食物,還有當中的厚愛。


最後的一個晚上,我自己於黃昏時段偷偷地買了禮物給他們,以答謝這數天的照料。其實,禮物也不是什麼貴重物品,我真的只想表達對他們這數天來的照料的一份簡單謝。可是我也想像不到,他們也為我準備了禮物(其實,他們已經給予了我很多很多,我心中有點不好意思呢)!他們買了一條頸巾,加上一塊小的牌,上面刻有"Happiness",提醒著我要繼續帶著Happiness 活下去。

這次跟他們的相見,覺得他們兩人同時也把我視為學生,一個重要的學生。他們對我的照料,好到我不能言喻。這數天內,我的內心很平安、寧靜,好像真的舒懷地開放出心底那個亂糟糟的自己,盡情地呼吸這裡新鮮的空氣,在他們的保護下調養各種未癒合的傷口。

愛,原來真的擁有這種神奇的力量。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Dunblane.提早的相見



這次再來蘇格蘭,沒有他想,簡簡單單的就是探望一位於我人生之中很重要的老師—黃家鳴教授(以下簡稱家鳴,於我而言比較親切)。記得在這些年來,總覺得跟他是特別有一份難以言喻的師生緣。畢業後,我每當人生路上有什麼事情發生,開心也好,平常無聊事也好,不解困惑也好,總會跟他通 訊,跟他見面。當他移民了蘇格蘭的日子,我跟他也仍然閒時以電郵通訊,也仍然不忘對方的生活。慢慢的,我知道一份緊密的情誼滋養出來。2009年的新年假期,我也正值完成碩士課程了一段時間,也選擇到蘇格蘭探望他,那次的回憶很令人懷念,特別是跟他一起望著初雪飄下的時刻。

那次見面之後,再次跟他見面是於4月中,他回港探親,也碰巧大學同學們舉辦的數學教育同學相識10週年的聚會裡。那段日子也是自己掙扎著是否辭職的低潮期。記得在那天的聚會裡,因著另一位好友珍珍的真誠告白,而導致自己也於一眾同學們面前哭出了男兒淚來。那一刻,我知道家鳴一定會擔心我這位學生(他從來也很為我這位「壞學生」著緊),也會盡他的能力,跟我談談心中的想法,好讓我得到一些他的覲點與意見。記得那一天後,我打了一封電郵給他,述說著自己於整個低潮時期為什麼不敢跟他聯絡,也不敢跟他述說心中的那些教我痛苦難耐的辭職念頭。原來,當自己對著一些我很重視的人,很關心我的人,要說出心底的苦,有時是難以開口,因為總怕讓他失望,叫他擔心。但內心又很清楚知道,跟他說出來,心中自然能舒懷,也可以得到另一些安慰。

到了辭職後,決定到歐洲旅遊,自然於出發之前跟他約定,於這個旅程之中,我把蘇格蘭視為其中一站,甚至是歐洲之旅中的最後一站,好讓我跟他分享自己的所見所聞。然而,我卻把這個約定提早了,我把自己的計劃更改了,自己10月中就飛往蘇格蘭找他訴苦了。還好,他同時有假期,可以多一點時間跟我見面。

記得在愛爾蘭時,跟他電郵通訊並對他說我的行程有變時,自己打了一句「輸了」。他的反應使我很感到窩心。因為,我感到他對我的著緊。每次跟他傾訴,他的觀點,他的生命智慧,很具力量。他從自己人生的經歷裡分享,我每次聽的時候也感到那是經歷萬千,他才能得以真切地說出來,旁人永遠也不能真正完全理解,他的那些鍊歷是如何得來似的。他對人類的性情、遭遇的觀察與體諒,也像是真真切切地理解他人,也同時容納與慨嘆人生那份難以掌握、計劃的本質。而且,不知怎的,從他的故事,他的提點,我像是感到被接納,一點也不用怕將自己最差、最糟糕的一面表現出來。這就是他的力量,能使我這位學生於老師那裡得到的溫暖及安慰。

跟他相聚的這六天五晚,我們談過的很多很多,他跟我分享了很多很多。我好像重新一次認識他似的,我又好像重新一次了解自己似的。雖然,我跟他分別時,心中仍然徘徊著一些擔憂,一些徨惑,一些對未知的不安。然而,我深信無論我在何地,發生何事,我總也能找他聯絡,他也會願意傾聽我人生的各種高低起落。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Flying.放棄愛爾蘭的工作假期


10月15日,帶著傷痕累累的自己,離開愛爾蘭,頭也不回,飛往愛丁堡。

療傷也好,休息也好,決定了放棄原定的計劃,也就不再去想它。

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每當你真誠地聆聽與回應一些長久以來,心底抑壓下來的聲音與感受時,你不會後悔,更需要欣賞自己當中的勇氣。

我知道,我仍然會繼續不間段地旅行;
我知道,我將來的路仍然沒有答案;
我知道,我看似兩手空空,什麼也沒有;
但我知道,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成長路,也是一次用錢買不到的人生課。

人生,總有留白的地方,或許也由這一天開始,讓空白成為我的祝福。

Ireland 10 day Tour後感


跟當地的十天團其實也是一件很累人的事,差不多每天也轉換旅館,到不同的地方見識,跟不同的地區的人傾談,快速地察看不同地方的色彩,實在是不容易消化。然而,這樣的旅程就有一個好處,也就是方便、快捷以及不用愁自己處理大多數的交通、住宿問題。

團友方面,這次我比較獨行,並不特別想跟太多人交流。除了我不想多談話外,更不特別想與一眾澳洲人聊天。到愛爾蘭旅行,卻了解澳洲文化,好像有點兒怪怪。當然,我也不是刻意排外或自我封閉,只是感到自己想靜一點,也隨緣一點。不過,可能是澳洲人跟澳洲人,會比較容易走在一起玩,他們也會很快地組成不同的小群體,試問我這唯一的華人在團內,怎能有人跟我一起玩?不過,還好有阿Jack照顧,他很多時主動叫我跟他和Alex一起,我們縱然談的也並沒有什麼大事情,但那份Brotherhood的照料,有時候是很令人窩心。

跟西方的當地旅行團,比起華人旅行社辦的團,是比較令我感到享受。我不太喜歡華人舉辦的旅行團,那是因為他們所談的、他們所要求的,也是購物為本、美食為 先的想法。西方的旅行團也很好,就是經常帶遊客到小鎮自行決定午餐或晚餐。這比較好的是不用強迫跟別的人一起進食或共用特定餐飲,自由度比較大,也可以自 己找個地方到處遊走。另外,大部份的旅行團導遊,或多或少有機會就從旅客身上賺取外快。有些導遊更不怕羞,說自己人工低,公司給予的不足夠,希望客人體諒 (甚至「俾面」),多些到他們的購物點購物,或在旅遊巴上呼籲客人購買一些貨物。每次有這種情況,我總感受到旅行上不必要的壓力。或許這是一種「俾面」而 來的傳統習慣,好像不為他們多付一點錢,別人就看不起自己,也容易變得關係差。我在一次香格里拉的線團就試過一次,當整團乘客也不參加導致強烈推介的額外 行程後,態度180度轉變,什麼也不再講,什麼開心愉快的氣氛也沒有了。所以,跟西方旅行團永遠也比較少遇到上述情況,也不用擔心別人給予什麼壓力。他們 的安排是盡量給予自由度,盡量讓客人有得選擇。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Dublin.十天的終點


這次十天的環島遊旅程,最後一個景點,就是去返回Dublin參觀Guinness Factory Store。

參加到這個極具規模(差不多有十層樓高大廈),並充滿著Guinness資訊的「博物館」,是我來愛爾蘭的一個Bonus。來愛爾蘭時,心中一定要做的事,就是喝Guinness,但從沒有想過來這個Guinness Factory Store。因為,我對製作Guinness的過程並沒有太大興趣。然而,這個Store卻給了我一次難忘及享受的經歷。

在這個酒廠裡,他們聰明地深入淺出來介紹整個Guinness的製作過程,你一路走,就好像跟著一個導遊跟你說他們如何小心地製造出這個愛爾蘭的獨有Icon的酒。水、植物、木桶等,無一不談,無一不重視。

而且,除了跟你講如何製作Guinness,還有如何飲、如何倒酒、如何利用酒來煮食!他們的設計很令人玩得開心,學得愉快。最後,你只要拿著門票到頂層的360度環望Dublin的天廳,更可以得到一杯「新鮮的Guinness」,讓你在館內的最後一個地點,享受Guinness,享受美景。

我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喝一杯Guinness真的很享受呢。而且,那天天氣相當好,陽光普照,可以遠眺整個Dublin,我也在那裡愉快地感受了這份從內到外的愉悅感。



這杯酒,也記下了我這次十天團的終結。

那些不斷上升的氣泡,或許代表旅程的回憶,不斷地浮上水面,使得回憶變得更有味道。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Southern Ireland.小事紀錄

1. Cork.期望的不同


在到達愛爾蘭之初,經常在想要住在Cork這個城市之中。或許,這是由於在網上看相,朋友的推薦,以及一些網上的人給予不錯的期望而導致。然而,有期望並不是一種不好的事情,也是這樣才吸引自己走進此市一趟。

然而,人走過某地,真切地行在其中,期望跟實際的感受,自然有所出入吧。Cork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美麗,是寒冷的風導致?還是,自己的幻想太多?

感受,也就是感受。
喜歡,不喜歡此地,總依賴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吧。

但我相信在這座城,那份味道應該是慢慢細嘗才能找得出來吧。


2. Pay as you Please Cafe @ Kiln nary


在Killarney 住的兩個晚上,在市中心找到一間很有趣的咖啡屋。那間咖啡屋名字叫"Pay as you Please"。意思是你感受到於這裡享受時值多是錢,那是給予多少錢,沒有定價,也沒有強迫給錢。這種經營方式很獨特,而且這種商業策略實在很大膽。我在想於香港的社會,以這種方式營運,必定不到一個月已經要倒閉。因為,香港人太貪小便宜,要是知道有這種形式的餐廳,一定很多人排隊大吃大喝。


(上圖就是咖啡屋的廚房以及其中一位老闆。)

我在這裡逗留了差不多兩小時,很享受這裡的一切,而且那份寧靜、休閒,實在是讓人感到愉悅的。而且,他們的裝飾也瘋有其氣質,好像使得人慢慢地活,好好享受人生難得的平靜般。

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自己這樣擁有一所咖啡屋。


3.拋錨.男人味?

記得有一日的行程,我們的旅遊巴在途中一個石地上拋錨,走不出那些石。那一刻,對於我這位不懂開車的人來說,也實在不知道可以做什麼。可是,車裡面的澳洲男人,也好像很熟練地出手幫助司機導遊,一起為車子走出石地而努力配合幫助。

他們有一些人立即東找些樹枝,西找一些平扁的草皮,並以他們的方式,嘗試使車子能退出於石地。他們也很主動地一起推車,大家好像不需要計劃,不需要討論,也就自自然然地一起努力幹。全車的男子,唯獨我一人是什麼也幫不上忙,只能「看著」打氣。

那一刻,他們給予我的感受是—男人味!唉,我就一點兒對車子沒有常識,連開車也不懂的我,幫不上忙,也感到自己實在好像一點男人味也沒有!心中有一點羞愧呢。不過,轉一個角度去想,他們是經常在澳洲開車的代步的人,在澳洲生活可能經常性地發生類似的事情,遇到這些事情,自自然然容易知道可以怎樣做吧。然而,我這種「城市人」,又怎能相比呢?我一有這種想法,心中也能找到一些「自我安慰」。

不過,「男人味」這種東西,實在很強烈呢。究竟這種感受,是天生?還是後天我在香港的城市裡所學習而得來?然而,這種東西應該怎樣思考好呢?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Southern Ireland .自然的顏色美

走在南部的愛爾蘭,遇上有數個庭園、國家公園,那些花草好像特別吸引,特別有數次使我註足觀賞了造物主的神奇。

第一個地點,就是以下於著名的Killarney National Park的其中一個森山的Waterfall之中。那坐森山之中,整條路是有「綠」得令人肅然起敬。

我相信是由於潮濕及大量雨水的關係,青苔不但長於地上,也有很多依附在樹身上,使得漫天遍地也是不同的「綠」。而且,那些草、青苔、樹木等發放出來的氣息,好像有一種甜味似的。究竟,是真的甜?還是,我的腦袋因著這個優美地方而製造出來的假資訊?那個答案也好,這份「綠色」的美景,很令人嚮往。

另一個地方,我是在Blarney Castle and Garden內發現的。
這其實是進入了秋季的原因,那個地方比較多樹葉變成橙黃色,使得公園色彩優美得很。有時我會想,為什麼我對枯黃色的樹葉所造成的景致特別感到美麗?是自然的人性表現?還是因為視覺媒體文化的渲染下而構成?算吧,想起這些問題,似乎有點大殺風景。

走到了一間大屋附近,看見它的牆身上大部份的葉子也是綠轉紅色的。


但有一少部份的葉子,是紅裡透白!

我真的覺得很神奇,很少看見這種樹葉是這種漸變的顏色,我看得出奇,也感到漂亮。
它是什麼原因令到同一種植物卻變出不同的美?
它是中了毒?
它是受了污染?
還是,它就是它,就是這樣地成長而沒有原因可尋?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Western Ireland.小事紀錄

1. 迷霧的世界級景點—Cliffs of Moher
這個地方差不多是愛爾蘭必到的觀光景點。在不同的省份的城市,也有一日旅行團,安排遊客到此處一遊。

從網絡的愛爾蘭旅遊官方網站,對此景點有以下描述:
「莫赫懸崖位於克雷爾郡(County Clare),被譽為愛爾蘭最令人歎為觀止的景點。站在230米高的莫赫峭崖上,腳下就是浩瀚無垠的大西洋,這種感覺是何等刺激! 莫赫懸崖連綿8公里,在懸崖峭壁間有許多險峻的步道。」

可是,我去的那一天,遇上了愛爾蘭冬季的典型氣候!你看,我走在該處的旅遊公園裡,是一遍迷霧!而且,當你走近崖邊,莫說一點的景色也看不到,就連身旁的遊客們也看不清楚。我走了十分鐘左右,決定返回旅遊中心的咖啡館,喝一杯咖啡,看書及寫名信片。

所以,這日的結果是:「再次成地成失敗參觀景點」!
不過,我並沒有特別不高興,總覺得這些事情常常發生於我身上。再者,世界之大,總有地方是你去不到,看不見。一次、兩次,也不是什麼很大的損失。或許,這也是旅行團的獨有感受,不需自己長途拔涉到達,心情比較容易舒暢。試想一些自由行的人,只有一天的時間,做了很多準備卻什麼也看不到的心情,就感到自己只有「笑」完就算。

2. 行程以外的活動

某一天導遊司機說不如找一個地方,一起探險吧。他想到附近有一個比較出名的行山徑,他也沒有曾經到過,如果景點不錯,他也可以建議旅行社加入旅程之中。我們當然沒有太大的所謂,大家也抱著冒險精神,跟他一起「傻」一次。


那行山徑的風景不錯,優美並且壯麗。但這張相的背後,其實是很「辛酸」。

我們一落旅遊巴,已經感到風勢相當大,我每走一步也真的是要「腳踏實地」呢。那些強風有如香港的十號風球,好像很容易把人吹走似的。再觀察四周,有些從山上流下來的水,差不到要流到出崖邊時,風可以把那些水吹回陸地(奇景!)。怪不得很多路段會有一些如雨水的風吧。

而且,整段路要走45分鐘才能到達望觀台,著少一點衣服也容易著涼。最悲慘的是我們回程時,中途開始下雨(很典型的愛爾蘭天氣,高深莫測)!我們很多人的半身盡濕。我是比較早的團友回到旅遊巴上,最初心情也不太好,覺得濕得太多,周身不自在。後來,當其他團友笑著回來,一起笑著說這件事很刺激,並喜歡那些強風時,我也開始跟著笑了。

其實,一班人一起瘋癲一番,一起濕透半身,那份「團隊精神」,原來可以令人笑逐顏開。

3. 德國女子之相遇

有一次在一個城堡公園附近參觀,獨自在一間咖啡店的角落安靜下來,既然遇上一個在那裡獨自修行的德國女子。跟她很投緣,大家也是找了一個相當寧靜的角落坐下,享受一份熱湯,一些麵包。
她到我也這樣進來,跟著開始談起大家來愛爾蘭的事情。

那個下午的記憶,到現在也很清楚,覺得像她這樣的一個女子,在修道院修行一段時間,心中羨慕。

那刻,或許反映了自己的內心呼求,反映了那份對生命求寧靜的生活的想法。

總有一天,我也會到某處某地修行的。

Galway.瘋狂的畫面



Galway ,一個屬於愛爾蘭西部近海的城市。旅行團今天安排下午三至四點的時間到達,好讓我們有時間閒逛這個美麗的地方。在愛爾蘭這段時間,Dublin, Belfast及Derry,也不能合我的心意。然而,這次來到Galway,到處走了一會兒,已經感到這裡很棒!

這個城市不算太大,也是現代化的城市。商場、酒吧、咖啡館到處皆是。但它有著一個獨特的地理位置,就是靠著海邊一樣,使得這個城市別帶給我有一種閒情逸緻的感受。走在街上,露天咖啡館很多,比Dublin好像多了一份舒適感。我有一種偏見,認為一個城市若很多露天茶座可供選擇,該城市是比較有悠閒感,更有慢活的節奏氣息。
捉緊今天的閒暇,獨自穿梭於這個城市的街道,走到海港旁坐下來,吹一點不算冷的涼風,呼吸海水的空氣,使人舒暢,使人安寧。望著附近的年青人玩樂器,唱歌,談情,同時也別有一番風味。好像大家也在這裡自在地活出來,自由地釋放心中的歌似的。

今天是10天旅程的第6天了,前數天的旅館,大部份距離市中心有一段路。每次他們邀請我出去酒吧,我不想洗太多錢,又嫌太遠,怕太夜歸來旅館導致隔天沒精打采旅行,而婉拒他們的好意。不過,這一天難得我們可以住在市中心,Jack及Alex主動相約我一食晚飯及到酒吧喝酒,我就不再退卻,決定跟他們晚上到市內吃喝玩樂。


(坐我對面的是Jack,左下角的是Alex)
他們兩位原來相約了一些到了Galway的朋友食飯,所以今晚好像跟紐西蘭的人聚會似的!哈哈,紐西蘭人的口音很難聽懂,很多時候在飯局內也只能聽得五、六成,實在很難搞。在他們當中,阿Jack可能生活在澳洲比較久,他的英文是最容易聽得明白的,我也跟他比較要好。這晚,我們先到酒吧喝一杯,再找另一間酒吧食飯。接著,再正式開始到其他酒吧喝酒。其實,食完晚飯已經有少少醉意,可能是太久沒有「自我訓練」吧,對酒精生疏了不少。


最出乎意料的是我們竟然在一間酒吧,跟其他的女團友相遇!我們當然很興奮,這麼多的酒吧也能在同一時間裡遇見。而且,那些女團友見到我好像瘋了!何解?因為這麼多的晚上,我也留在旅館,今晚竟然出現,她們很高興,也說一定要把我灌醉!那時,我好像變成了中心人物,他們每個人也說一定要跟我喝,好好珍惜我難得出來的機會,有團友更細心到買啤酒請我喝!不讓我有省錢的藉口而少喝酒。

那時我真的害怕!因為我有過很多次爛醉的經驗,很不想自己喝到第二朝暈眩。所以,大約十一時,我也感到自己有點醉意,就假借到外面食一點東西,這樣少能繼續喝酒的謊話,獨自潛逃回旅館!哈哈,真的好聰明呢。

回到旅館,差不多十二點就上床就枕。
那天晚上,我們12人被安排有兩間6人房的dorm。我住的那一間就有三男三女。然而,大約凌晨三時,瘋狂的事件才正式發生。我睡在上床,Jack睡在下床。她們大伙兒喝到爛醉回來時,嘈吵聲不斷。當然,我是接受得到,始終一班人喝得開心,醉了就是這樣子吧(有一位女團友,更醉到玩弄我的腳趾,更說:Joseph, where did you go tonight? Are you sleeping? hahaha...Let's drink again!)。然而,嘈吵聲過後,大家正式返回床上睡覺時,我開始放下心頭大石,繼續睡眠。可是,下床開始發出奇怪的聲線。

原來,有一位女團友跟Jack在下床發生性行為。
他們差不多進行了一小時,我就在上床一點兒也不能睡。因為,他們一路進行性行為時,我就一路感到好像在火車的車廂上睡眠般,搖搖晃晃,不能安於入睡。天呀,這次真的是我第一次「大開眼界」!從前聽過有人親歷奇景,但這次終於輪到我吧。唉,那些時大時細的呻吟聲,怎能叫人安睡?而且,由於不能入睡,整個性行為的開始到結尾,也能真切地「聽到」。真的「刻骨銘心」。

完事以後,他們就當然入睡,我也再次走進夢鄉。

第二朝醒來,其實我們整間房的團友也知道發生了何事,只是大家眉來眼去,沒有人直接說出什麼。再者,Jack好像感到有點兒懊悔,不斷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以「fxxk」來形容。在旅遊車上,他跟晚上的女團友Kary,好像不太相識一般。我初時也並不知道他為什麼這樣,好像完事了就把別人拋開不理會。然而,Jack突然在車上細聲問

Jack:Do you know what I had done last night?
我:Yes, I knew.
Jack: Then...did you know which girl that I had fucked?
我:Kary.

原來,他醉到自己也不清楚跟那個團友發生性行為。我沒有感到什麼奇怪,只感受到他有點對性行為對象也記不得清楚而出現一點兒愧疚。

然而,我把自己對此事的片段,視為瘋狂的畫面。「瘋狂」,並不是指他們的行為,也不是指著他們的開放,而是對酒後亂性的真實,酒精使人迷糊後清醒而來的懊悔感,以及我個人所感受到的情感而湊併出來的一張不能言名,只能以畫代喻。

2011年10月6日 星期四

Giant's Causeway.對數學家的敬意

今天到了北愛爾蘭其中一個著名的自然景觀,屬於世界遺產的地質公園,Giant's Causeway。當地人視此地為世界第八大奇觀,可見其重要性及可觀性相當高。而且,它實在沒有令我失望,更震懾了我的靈魂。

從WIKI 網頁,可以有一些基本的資訊參考。

「白堊紀末期,北大西洋開始與歐亞大陸分離,地殼運動劇烈,火山噴發頻繁。約五千萬年前,在今天蘇格蘭西部內赫布里底群島一線至北愛爾蘭東部火山非常活躍,一股股玄武岩岩熔流從裂隙的地殼中湧出,隨着灼熱的熔岩冷卻收縮,結晶的時候,開始爆裂呈規則的六邊形形態。
巨人堤道海岸包括低潮區、峭壁以及通向峭壁頂端的道路和一塊平地。峭壁平均高度100米。火山熔岩在不同時期分五六次溢出,因此形成峭壁的多層次結 構。大量玄武岩柱排列,形成石柱林,氣勢壯觀。組成巨人堤道的典型石柱寬約0.45m,延續6000m長。有的石柱高出海面6m以上,最高者達12m左 右,還有大量淹沒於水下或與海面持平的石柱。」
(參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8%E4%BA%BA%E5%A0%A4%E9%81%93)

除了地理環境的可觀性外,它擁有一些傳說也令此地增加了不少色彩。

「一種版本稱巨人堤道由愛爾蘭巨人芬·麥庫爾建造,他將岩柱一個個移到海底,這樣就能使他走到蘇格蘭去和對手芬·蓋爾交戰。當麥庫爾完工時,他決定 休息一會兒,與此同時,他的對手芬·蓋爾穿越愛爾蘭來估量他的對手。當他看到麥庫爾巨大的身軀後嚇壞了。尤其是在麥庫爾的妻子告訴他,這其實是巨人的孩子 後,蓋爾開始感到恐懼,並匆忙撤回蘇格蘭,並毀壞了堤道,所剩的殘餘就是今天的巨人堤道。

另外一種說法是愛爾蘭國王軍的指揮官芬·麥庫爾力大無窮,一次在同蘇格蘭巨人的打鬥中,隨手拾起一塊石塊,擲向逃跑的對手,石塊落在海里,就形成了今天的巨人島。後來他愛上了住在內赫布里底群島的巨人姑娘,為了接她道此地來,就建造了這條堤道。」

(參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7%A8%E4%BA%BA%E5%A0%A4%E9%81%93)

記得導遊跟我們說,他比較喜歡第一個說法。點解?因為是愛爾蘭打敗蘇格蘭的人!


對我而言,感到這裡特別的吸引之處,就是那種不同形狀的柱石。我走在當中,感受到一種自然界的數學之美。

五角柱體
六角柱體
八角柱體
.......

各種不同的不規則幾何柱體,如像天然地放在你面前,一起組織成一幅動人的景觀。誰能說數學沒有美可言?那種美是不言而喻。那種美的體驗,好像是根植於人的腦海之中,自自然然,不需多談數學也能直接感受其中。我相信一個沒有學習過數學的人,應該也能感受這種不同幾何圖形交錯出來的美麗。

若然對數學有一點兒認識,當你慢慢細嘗這些自然的幾何圖像,他們以不規則幾何(Irregular Polygon)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像蜜蜂裡的六角形巢穴,太陽的「圓」(因為並不能付合圓的定義)一樣,你可能會對數學世界的「正多邊形(Regular Polygon)」多了一份敬意。

對正多邊形產生敬意,似乎是由於在世界上原來充滿著的幾何圖像,大部份也是「不完美」的(其實,在這裡說不規則多邊形不完美,其實有點偏頗。在我的想法而言,不規則圖形也是各有各的同邊長大少,才能呈現峴另一份各自燦爛的獨特之美。),唯有在數學上,利用理論,才能述說出各種正多邊形。如正方形必須四邊相等,四隻角也是直角。試問在自然界裡,我們能否真的找到一個正方形?(排除人工製造的商品。不過,若細心思考,眼能看見的圖形,怎樣也不是真正的「正方形」,至少他們的邊長是有闊度的。正方形在數學世界裡的邊是沒有長度的。)所以,你不能不對研究幾何的數學大師產生敬意。因為,他們可能是從這些不規則的多邊形裡,從自然世界的觀察裡,透過思考,建立理論,才能產生出各種正多邊形之可能。而且,正多邊形之能夠說成完美,就像柏拉圖時代所想,它們只是「理型」,只有在人類可見的世界而外,才能找得到一般。憑著人的思考,研究,可以把完美的圖形在往後的數學發展裡呈現出來,建構出來,實在很感激他們的貢獻。

然而,數學完美的理型世界之背後,又意味著什麼?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Belfast.真正的Belfast在那?

這一天,我們的旅行團來到北愛爾蘭的首府Belfast。


這裡的街道及建築,也充斥著「工業城市」的歷史味道。那些紅磚牆、那些煙囪、那些舊工廠,好像仍然述說這座城追不上現代性,更從來沒有脫離自身的歷史。最初還以為自己感受到這份獨特氣味,並應該有一種可以逃離「英國氣味」、「鄉郊城鎮」、「中世紀古城」的地方而興奮的感受。可是,結果我得到的是一份壓迫感。因為,工業味的氣息,實在讓我幻想到很多人曾經在工廠過著非人性的工作,像機械人般的活動。幻想到工廠的員工重複不斷一個動作的情境,實在教人吃不消。可能,我這一代的人實在不能接受生活的重複性所帶來的負面感吧,像是人生沒有意義地活似的。(其實,應該有很多人是為了另一些意義,而在工廠裡活,為生計,為家庭吧。)



接近下午五時,我跟團友參與了當地的Black Taxi Tour,為了想多些了解這個城市多一點,希望從當地的士司機裡知多一點點。這個Black Taxi Tour是帶遊客參觀當地旅遊局並不會推廣的景點。何解我這樣說?當我一上到的士之中,司機們跟我們說:「我會帶你去見一個真的Belfast!」原來,當你在網上的Belfast 旅遊局的網頁嘗試了解景點,他們把很多「真實的Belfast」一點不談,只力求打做一個「新的Belfast」,一個「很安全的Belfast」,希望旅遊的人感到這個城市沒有一點兒的緊張,也沒有一點兒的害怕。可是,那些教堂、那些博物館、那個建造titanic的地方是「真實的Belfast」?當你走過那段Peace Line,或稱Peace Wall,你就明白司機們為何強調什麼叫作「True Belfast」。



這段Peaceline 若沒有當地人帶來解說,實在是不容易理解,而且附近治安也不佳,一個不容易就給人打!Peaceline總長5公里,7.6米高,是代表著Belfast,代表著他們的兩族抗爭仍然處於緊張的狀態。這段Peaceline是把Belfast分為兩大區,南區與北區。北區由天主教徙區住,南區則由新教徒區住。這就能使英國跟愛爾蘭的兩族分開區住,保持各自的家園之安全。而且,中途也有不同的關閘方便兩邊的市民來往。這些關閘大在日間大部份也是開放,並有警員監視的,直到晚間才關閉。


若然在peaceline 附近發生任何派別的衝突(司機說大部份發生的事情,也是年青人主導的衝突為多), 警察就會把閘關起來,好讓兩邊的人也不能再有任何更激烈的打鬥。不過,司機們也強調,現在這個年代,差不多大部份的人也期望一起區住,甚至提議把牆拆掉,代表兩族進入一個共和的世代。但也有聲音認為要保留,因為這是歷史的一部份,也讓人們生活上較有安全感。



除了帶我們去看Peaceline,也帶我們見了很多當地的政治壁畫,也讓我們知道這個城市的一些歷史,那些本土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統治的那些血淚史。



一個城市,人們努力想忘記充滿血淚的過去,很人性。當歷史帶給他們沉重的生活調子,想起那些叫人害怕的種種片段,人,心底真的想這樣地渡過人生嗎?然而,吊詭的是,當你忘記過去,記不起那些故事背後的教訓,歷史也可能將會重演。而且,人沒有回憶,沒有往事,沒有改變,我們還有自己嗎?

人不想承受的重,但能否承受忘記過後的輕?

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

Derry.世界共存可以嗎?

出發往北愛爾蘭遊覽,第一站到了該地區的第二大城市,被叫作「圍城(Walled City)」的Derry。Derry的市中心面積不大,在圍城內走只需要1小時,一定可以走得完。

根據當地的導遊解說,這個城牆是歐洲最完整,人們仍然能夠在城上內完整地走一圈的唯一古城。我在上面走著的時候,望著那城裡城外的不同風光,感到一種隱約的不安。



因為,當你走在城牆上,遠望不同建築物時,有時見到「Derry」,有時看見「Londonderry」,也有「Derry/Londonderry」,多古怪呢?但這種古怪,其實是帶著極度強烈的民族抗爭在當中。而且,導遊很用心的跟我們說這裡的歷史與現在的人心中對英國的那份仇恨。

如果了解愛爾蘭的歷史之人,也應該知道北部是屬於英國的領土,也就是所謂北愛爾蘭與愛爾蘭共和國的分別。Derry,就正是屬於英國的一部份。
城牆內的地方,就能體現英國怎樣把愛爾蘭人的地方,建設為自己的屬地。 這是一種手段,讓人們誰是主人,誰是勝利者!
下圖的London Street就是其一代表。英國人,在愛爾蘭佔領地方,也就自然用自己英國的地名來名明街道。

其實,香港也有很多街道是利用了英國政府或屬地而來,也是一份英國人佔領地方的手段。
可是,自從愛爾蘭人有獨立自治的運動開始,兩族(還有蘇格蘭人,他們與英國人是同一幫的)也處於很長期的緊張狀態。。然而,最具影響性的,莫過1972年的Bloody Sunday。

(以下我從維基百科的內容,簡單地修改以作參考)
那年,北愛爾蘭民權協會組織了一次反對英國在北愛爾蘭進行的不經審判就進行關押的收容制度的遊行。遊行民眾受英軍阻礙,當中一群年輕人脫離了遊行的隊伍並開始辱罵英軍和皇家烏爾斯特警隊警員,並投擲石塊。英軍使用水炮、催淚彈和橡皮子彈還擊。遊行民眾用鐵制床單作為掩護,兩人被英軍士兵開槍打傷。 當時英軍司令部接到了有一個愛爾蘭共和軍的狙擊手在附近活動的報告。英軍下令使用實彈射擊。傑基·達迪在被英軍驅趕的過程中被擊中身亡。遊行人群開始對英國軍隊進行更有攻擊性的行為,英軍則開始圍捕參加遊行的人群。 最終英軍向人群發射了一百餘發子彈,又造成十二人當場死亡,十二人受傷,另有兩人被裝甲運兵車撞傷。

下面的地方,就是當地人紀念為此次事件身亡的民眾所設的紀念碑。


從前對於當地人來說,城內是英國人居住的,城外則是愛爾蘭居住的,他們劃分得相當清楚。然而,由於現在城內已經變成商業區,已沒有人居住,還留下生活的英國人則選擇在某區一起生活(據聞只餘下數百名英國人,好像大約有320人吧)。
下圖就是當地一個只能住本土愛爾蘭人的地方。Free Derry,也就是把英國人趕走,Derry得到解放後,可以交回給本土愛爾蘭人居住地區。


導遊說,雖然現在人民普遍希望一起共同生活,一起共存,不再分英國人、蘇格蘭人、愛爾蘭人,但仍然有零碎的衝突事件發生。我的下向導遊了解,原因他們數月前,部份激進的民族派,他們殺掉了一些當地的警察! 所以,這個區域就連當地的警察也不太願意到當中巡邏。但治安怎樣維持?原來,他們也有自願軍定時出來巡邏,為自己所住的地區付出,同時為了對抗所謂的「英國警察」付出代價。

但何解要殺害他們?由於警察是受薪於英國政府(詳細請參見備註),而且,從前在警察的招募方面,他們也不期望申請人是天主教徒,因此警察內部屬天主教徒的人長期處於20%以下。但現在比較好一點,開始上升至50%。當然,這只是一個包容的假象吧。所以,對於激進的民族派而言,就算是本地人,他們選擇去當警察,就代表他們選擇效忠於英國政府,對於民族派來說是不能接受的。


這一晚,走回旅館,心情很沉重似的。這樣美麗的一座城,當中隱藏著如此這般的暗湧,民族意識,究竟是怎樣產生於人的思想裡?宗教的狂熱又是一種怎樣的權力鬥爭?人類希望「共存」,實在是一個理想,因為要達致此理想,前路仍然是一遍迷霧。
至少,我作為香港人,力求獨立於中國政府,也有時側目中國人的各種行為,這種以「民族」的身份來劃分你/我,可時才能做到大同? 而且,人們在某一個地方土生土長,真能可以憑自身來展現「不分種族」的態度嗎?


備註:(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大多數北愛爾蘭人屬於兩個不同的派別:聯合派或民族派。外部的媒介往往用這兩個派別的主要宗教信仰來區別它們。大多數聯合派人士是新教徒,大多數民族派人士是天主教徒。但並非所有天主教徒支持民族派,也非所有新教徒支持聯合派。與歐洲其它地區相似,在北愛爾蘭近幾十年中教徒的數目驟減,但這並沒有減少兩個派別之間的分歧。」

2011年10月3日 星期一

Ireland 10 days tour.基本的安排





在Dublin我某一天,在網絡上發現一個價錢合理,行程豐富的10日環島愛爾蘭旅行團,於是計劃先參加一次,再看看有什麼地方值得自己在到處走也不錯。這個團,一開始往北愛爾蘭的差不多有30人以上。原來,他們由三種不同的旅程的人組合而成。有部份人只留3天北愛,有部份人是6天環島愛爾蘭,其餘就像我比較多時間的,10天環島愛爾蘭。所以,實在很多人一起去旅行似
的。所以,安排上也比較難以集中了解各人,交流比較少,大家也像在車上各自各生活。

還有,當中也分一些豪華團及背包客團。豪華團的旅客給予比較多的錢,可入住B&B,其餘的就被安排到青年旅館。可是,每次到旅館的地點不同,所以安排、分組的情況也不同。但印象最深刻的在Belfast的hostel,有差不多25人入住,但旅館負責人是並不會為旅客分配,全靠旅客「自到先選擇」,自己經隊入住。但他們提供的客房,部份是6人房,其中一間最大的是12人,也就是最不受歡迎。這是能理解大家也不想跟太多人一起住,因為越多人的房間,當晚的睡眠質素自然比較有機會變差吧。記得分房的時候,部份老外很主動出擊,組隊並得到細房的居住權後,就沾沾自喜地拿著房匙離開。我很記得他們那種「如像自己聰明地戰勝別人」的眼神,是很令我不安。他們好像爭贏了別人,好像滿足了自己的慾望的感受,總叫我感到怪怪似的。或許,是自己有點兒不習慣表現,並較少接觸這般感受吧。

由於我沒有主動,也就自動被編入住在12人房裡。在房裡有些團友更直指不想跟兩位肥胖的男子同房,害怕他們的鼻鼾聲太嘈。由於我也有多次相類似跟胖子同房的經驗,當然心裡也有這方面的擔心。然而,我看見那兩位的胖子,聽到這反應後唯有是「以笑遮醜」。可是,我在想他們有什麼醜?難道他們是故意發出鼻鼾聲?難道他們是刻意使別人不能好好入睡?每當想到他們自己可能也不能自控鼻鼾聲,我就算多麼不滿,也不會選擇說出口來。因為,我很相信他們並不是故意為難他人。聽到他們直指對方的說話,這種「直率」是很令人難堪。

我在整個旅程之中,基本上是跟兩位紐西蘭的男子,Jack 及Alex同房的。他們兩個也很好,總會盡量預我一起睡在同一房之中。只是,每次移動到別的城市,也必須重新分配房間,這是比較麻煩的。但算吧,這是背包客的團吧,又不是住在什麼三、四星級的酒店,要求不能太過份。只是,有些旅館實在設備簡陋得太緊要。記得在Derry住的hostel,好像正在裝修,仍不能完全投入服務似的。那些天拿水味道隨處可聞,那些油漆鋁罐到處擺放,實在很嚇人。

可幸的是大部份住宿的地方就是有廚房設備,可以自己到超級市場買些簡單的食品回旅館,好讓晚餐可以慳到些錢,不用經常到外面的餐廳去。因為,在愛爾蘭的生活物價比較昂貴,生活指數跟英國是差不多。若於旅程之中,很多時是需要到景點附近的地方食午餐,也就已經用了一些錢,所以晚餐可以省錢的話,對我來說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