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Belfast.真正的Belfast在那?

這一天,我們的旅行團來到北愛爾蘭的首府Belfast。


這裡的街道及建築,也充斥著「工業城市」的歷史味道。那些紅磚牆、那些煙囪、那些舊工廠,好像仍然述說這座城追不上現代性,更從來沒有脫離自身的歷史。最初還以為自己感受到這份獨特氣味,並應該有一種可以逃離「英國氣味」、「鄉郊城鎮」、「中世紀古城」的地方而興奮的感受。可是,結果我得到的是一份壓迫感。因為,工業味的氣息,實在讓我幻想到很多人曾經在工廠過著非人性的工作,像機械人般的活動。幻想到工廠的員工重複不斷一個動作的情境,實在教人吃不消。可能,我這一代的人實在不能接受生活的重複性所帶來的負面感吧,像是人生沒有意義地活似的。(其實,應該有很多人是為了另一些意義,而在工廠裡活,為生計,為家庭吧。)



接近下午五時,我跟團友參與了當地的Black Taxi Tour,為了想多些了解這個城市多一點,希望從當地的士司機裡知多一點點。這個Black Taxi Tour是帶遊客參觀當地旅遊局並不會推廣的景點。何解我這樣說?當我一上到的士之中,司機們跟我們說:「我會帶你去見一個真的Belfast!」原來,當你在網上的Belfast 旅遊局的網頁嘗試了解景點,他們把很多「真實的Belfast」一點不談,只力求打做一個「新的Belfast」,一個「很安全的Belfast」,希望旅遊的人感到這個城市沒有一點兒的緊張,也沒有一點兒的害怕。可是,那些教堂、那些博物館、那個建造titanic的地方是「真實的Belfast」?當你走過那段Peace Line,或稱Peace Wall,你就明白司機們為何強調什麼叫作「True Belfast」。



這段Peaceline 若沒有當地人帶來解說,實在是不容易理解,而且附近治安也不佳,一個不容易就給人打!Peaceline總長5公里,7.6米高,是代表著Belfast,代表著他們的兩族抗爭仍然處於緊張的狀態。這段Peaceline是把Belfast分為兩大區,南區與北區。北區由天主教徙區住,南區則由新教徒區住。這就能使英國跟愛爾蘭的兩族分開區住,保持各自的家園之安全。而且,中途也有不同的關閘方便兩邊的市民來往。這些關閘大在日間大部份也是開放,並有警員監視的,直到晚間才關閉。


若然在peaceline 附近發生任何派別的衝突(司機說大部份發生的事情,也是年青人主導的衝突為多), 警察就會把閘關起來,好讓兩邊的人也不能再有任何更激烈的打鬥。不過,司機們也強調,現在這個年代,差不多大部份的人也期望一起區住,甚至提議把牆拆掉,代表兩族進入一個共和的世代。但也有聲音認為要保留,因為這是歷史的一部份,也讓人們生活上較有安全感。



除了帶我們去看Peaceline,也帶我們見了很多當地的政治壁畫,也讓我們知道這個城市的一些歷史,那些本土愛爾蘭人對英國人統治的那些血淚史。



一個城市,人們努力想忘記充滿血淚的過去,很人性。當歷史帶給他們沉重的生活調子,想起那些叫人害怕的種種片段,人,心底真的想這樣地渡過人生嗎?然而,吊詭的是,當你忘記過去,記不起那些故事背後的教訓,歷史也可能將會重演。而且,人沒有回憶,沒有往事,沒有改變,我們還有自己嗎?

人不想承受的重,但能否承受忘記過後的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