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Golgulsa.期望.執著.隨緣



期望

來訪南韓的目的,就是在寺院,逃離城市,逃避網絡,過著寧靜的生活,憑著勇敢,體會自己如何面對「悶」、內在的自己、雜亂難纏的思想甚或回憶,希望藉著生活、打坐,能清空思想,整理思想,看清人生。希望建立穩定的冥想生活,並體驗不說話不作聲的生活,嘗試不跟別人說話,藉以透達「生活」。與此同時,在眾多的南韓寺院選擇之中,同時期望讓自己多些身體的活動,選擇了可以有身體訓練的Golgulsa,讓自己有機會身心靈作出對話,期望在那裡體會更多。


執著

到了Golgulsa,發現一切跟自己的期望不同。
周圍很多人,很多人跟你說話;
食飯時總有人跟你說話;
走路時總有人跟你說話;
訓練前後總有人跟你說話;
臨睡前總有同房跟你說話;

生活總有意料之外的驚喜,完份沒有重複生活感;
可以工幹到被老師要求晚上逃課;
訓練武術原來可以如此辛苦;
長期住宿的部份青少年所發生的事情層出不窮,使人困惑;
一起到市中心食有肉的自助餐;
部份地方能有WIFI網絡,看著住者的人仍然在Iphone生活而感到誘惑......

種種上述的事情,跟自己的期望有很大的出入。在寺院的最初兩星期,感受複雜得有時令自己也難以招架。因為,我尋求的「寧靜」,好像難以達到。唯有自己在午餐後的一至兩小時自由活動時間裡,獨自上山,跟人說「請不要跟我說話」等,來迫使自己有點寧靜。另外,經常選擇只跟南韓人坐,遠離一切用英語溝通的住宿者,好讓自己什麼也聽不懂,更不用交流什麼。
同時間,執著自己的所求,嘗試在寺院裡找到自己的期望之生活下,也常常心中埋怨很多的事情:

為什麼這所寺院這麼嘈?
為什麼那些外國人好像不說話一分鐘會死似的?
為什麼我要受那些青少年人所麻煩?
為什麼身體累到什麼心靈也沒有空了解?
為什麼沒有人跟我「談佛說教」?
為什麼...

這麼多的為什麼,充滿埋怨。
我清楚知道那些埋怨,很大部份是來自我對寺院生活的期望與其刻板印象。


隨緣

可是當中卻有很多令人回心微笑的感受。

在寒冬下試過沒有熱水而迫不得已用冷水洗澡;
與當地人越來越混熟,他們的愛及關心很令人溫暖;
一起幫忙寺院的大小事情,親身了解很多南韓的文化;
訓練後從汗水中帶來的喜悅;
在大自然裡呼吸與一起打坐的愉悅感;
從青少年人身上學習韓語;
聽到來自不同人來寺院所帶來的個人故事;


我很清楚我很喜歡那裡的生活片段,跟那裡的人的一起活著之感。
有一天在打坐,好像突然發現那份「執著」之無謂,也發現或許這是一次的緣份,正所謂一期一會。而且,執著換來什麼?所以,過了大約兩個星期後,我開始拋開執著與期望,順著當天給予我的跟著走。想跟他們說話,就說過夠;不想跟人說話的,就自己找個地方寧靜下來;投入生活,放下埋怨,也開始越來越喜愛Golgulsa,喜歡這裡的一切,把握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天。因為,我很深信,這次的執著換不了什麼。反而能因緣際遇地活著,體驗生命的巧合,細味當中的自己與自己的心靈互動,已經是很大的得著與滿足。

原來,衷心地隨緣而活,是一種修行,是一種永遠都不容易看清楚的、學懂的修行。
從期望裡掃走部份不恰當的執著,隨緣隨性而活在當下,是一門永遠也學不完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